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概念论证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遗传学概念为例.docx
文件大小:40.0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3.57千字
文档摘要

概念论证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遗传学概念为例

(江苏省仪征中学江苏扬州211499)

在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教学质量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人才培养工作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方法,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相关教学内容。针对高中生物概念教学问题,由于某些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复杂,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入概念论证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概念建论证教学方法主要指以某个概念为基础内容,以此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具体描述,引导学生在各个概念层级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可以顺利理解相关概念。在应用概念论证教学方法时,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概念论证教学策略模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关注章节概念、创设合适的场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事实依据。教学中,学生基于教师提供的事实性概念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并反思,得出新观点。课后,教师开展论证练习反思和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将概念迁移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下面以遗传学概念教学为例。

根据概念论证教学方法,将遗传学概念分为以下4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为“事实性概念”;第二个层级为“次位概念”;第三个层级为“重要概念”,第四个层级为“大概念”。根据具体内容,大概念主要包括:“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并代代相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重要概念共包括5条,次位概念共包括22条,事实性概念较多。从中可以发现,层级越低,概念内容越多。由于概念具有差异性特点,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概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真正理解生物概念,并提高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正式实施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相关内容;同时,将相关概念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科学论证为主要策略,引导学生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深入理解相关概念。

教师可以顺利应用概念论证教学方法的基础条件是创设和谐环境。教师将科学的概念论证方法融入教学活动中,创造适合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教学环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引导学生解释相关证据,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内容。教师还可以寻找学生的关注点,考虑多种概念中的实践因素,鼓励学生增加交流频次、学会采纳其他同学的观点,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找到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总结性评价时及时给学生反馈。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焦虑的心理,使学生拥有学习、分析概念的信心。教师不断给学生提供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动力,从而深刻理解相关概念。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认为概念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没有占据重要位置,在讲解相关概念过程中,仅为学生粗略地讲解相关内容,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缺乏动力,从而导致低效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教学中,概念是教学基础内容,教师需要将其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使学生可以顺利理解相关概念,并为后续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讲解概念过程中,可以增加提问频次,转变提问方式,促进学生融入概念教学活动,对学习的概念产生兴趣。在利用概念论证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时,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论证的组成和概念,但学生认为相关名词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逐渐丧失对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转变提问方式,询问学生是否赞成某个概念的相关观点,并询问学生赞成或不赞成的理由,使学生站在相关角度对概念问题进行思考。

概念论证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问题、素材、信息线索等元素。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架,帮助学生将问题等元素串联为一个线索。教师采用问答方式激发学生的论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坚持层层深入原则,从基础问题开始,逐渐加深问题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多种渠道挖掘教学论证素材,组织学生主动构建论证,加深对相关概念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分析多种论证素材,真正理解相关概念,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创设概念论证教学课堂,落实概念教学工作,一方面,帮助学生逐渐强化练习效果,并将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内化和迁移,使学生按照概念论证教学活动流程学习相关概念;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规律。

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时,教师采用概念论证教学方法,对“性状、相对性状、杂交、自交”等事实性概念进行深入讲解。在正式开始授课活动之前,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

图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概念论证教学计划图

完善教学流程后,教师对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以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