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检验的基础知识
1、产品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它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或是它们的组合。
产品分类
2、质量定义狭义的定义:质量(Quality)—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广义的定义:质量(Quality)—公司全面管理目标的实现。如:供方的控制、成本、顾客满意度、新产品开发周期、生产周期、库存周转频次等。
3、检验定义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检查活动。
质量检验流程
a、明确标准:首先应熟悉掌握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及检测装置。
b、测量或实验:按规定的测量装置或仪器对产品的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查、测试。
c、比较:将检验结果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观察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d、判定:检验产品的判定有符合性判定和适用性判定。检验员只具有符合性判定的责任与权利。
e、处理:对判定合格的部品做好合格标识并放行;判定为不合格的部品进行隔离做好不合格标识,按照不合格品处置流程处理。
f、记录反馈:对所测量的相关数据及质量状况进行相应的质量记录,并形成完整报告后,上报主管领导。检验的目的:
?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确定产品缺陷(不合格情况)的严重程度;?监督工序质量;?获取质量信息;?仲裁质量纠纷。
4、检验员职能
检验员必备职能
5、检验分类
A)按生产过程分:进货检验(IQC)、过程检验(IPQC)、最终检验(FQC)、出货检验(OQC)
B)按检验者分:自检、互检、专检
C)按检验的目的分:验收性质的检验、监控性质的检验
E)按检验场所分:固定检验、巡回检验、现场检验
F)按检验后被检验产品能否使用分: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
G)按检验对象的数量分: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H)按检验方法分类:感观检验、器具检验
6、五检三不
五检三不
7、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方法
二、质量检验依据
1、标准定义: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试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调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性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的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表明了制定“标准”的领域;
2)表明了制定标准的对象;
3)表明了标准产生的基础;
4)表明了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
5)表明了制定标准的严肃性;
6)强调了标准的发布形式。
2、标准化定义:“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①改进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促进技术合作。
②是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手段。
③提高质量、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先进方法。
3、产品图样定义:在工程技术中,根据几何投影的方法绘制成具有工程施工或产品制造等用途的工程图,简称图样。
4、工艺定义:工业生产中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或过程。工艺规程主要有:工艺过程路线表,工序卡片,检验卡片,工艺装备图样……等形式。编制工艺的依据:
①有关工艺工作的各类规章制度、标准和法规;
②产品的合同及技术协议;
③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
④产品标准和与其相关的各种标准;
⑤产品有关的法规和规程;
⑥产品的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结果;
⑦产品的质量特性分级及缺陷的分级。
5、合同定义:当没有技术标准或标准的规定满足不了要求时,供需双方可以签订合同在购销合同中,需包括以下主要条款:
●产品的名称、品种、型号、规格、等级和花色;●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产品的数量及其计量单位;●产品的包装;●产品的交货要求:方法、运输方式、交货地点、交货期限;●验收的方法;●价格;●结算方式;●违约责任;●协商的其他事项。
三、检验员“雷区”
1、我以为当检验员未做到把关的职责时,问其失控原因,总会在开始时说“我以为…….”做质量的人不应该说“我以为”当你在说“我以为”时,你就开始在为自己的过错找理由,找借口了。找了借口之后还会再犯。再者,若遇到问题不能确认时,应先向上级咨询、确认;因此,我要求我的员工在犯错误后,不能说“我以为”我要想知道的只是导致这次未检出的原因及下次检验时你要怎么做,才能把好关。
2、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次就算了基本上,所有的检验员都不喜欢开不良报告,因为开了不良报告后,要拿着不良品找这个上司签字,那个上司签字,还要通知采购;供应商返工时还要对返工方式确认,返工完后还要重新按照标准抽验。等等,拒收一批,比正常检验三批的时间还多。所以,很多时候,检验员在抽到不良品数少的情况下,但不良数已达到了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