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设计概论》课程教案
第一章
讲课主题
设计概述
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
本章节包括设计内涵、设计的基本特征、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的类型四个学习单元。通过学习,了解设计概诉述的基本内涵、特征、要求和类型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内容。学习设计概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具体的设计文化现象,莫定必要的设计认知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基本内容为艺术设计的定义;
?掌握艺术设计的范畴及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艺术设计的分类和新趋势;
?理解和掌握设计概论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教学设计
授课提纲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第一节设计的内涵
一、设计的产生
设计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从哲学的角度讲,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类所具有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设计”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标志,也是人类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标志。
在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劳动。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型的,较为粗糙,通常称打制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在劳动中进一步改进了石器的制作,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加以磨光,使其工整锋利,还要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
将实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二、设计的定义
设计这个词在中国很早就有了,是被作为动词使用的,比如《三国演义》里提到设计的就有十七回。在西方,设计也长期被作为动词使用,其概念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如15世纪绘画理论家弗朗西斯科·朗西洛提(FrancescoLancilotti)在其《绘画论集》里把设计与创造、色彩、构图称为绘画四要素,这里设计主要是指艺术表现的各个要素的处理和组成元素的有机结合。
现在我们所说的设计常被作为名词运用。设计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设”的基本解释为布置、安排、设立、设置、筹划等,“计”有主意、策略、谋划、打算等意思,“设计”一词几乎包含了“设”与“计”的所有含义,因此具有宽泛的内涵。
1974年第15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Design”进行了较明确的现代性解释,即指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亦即头脑的构思。
1907年,德国的第一个设计团体“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慕尼黑成立,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设计组织,其宗旨是“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工人的合作努力,以达到工业化产品的改进”。
1919年,在建筑师格罗皮乌斯(Gropius)的努力下,在德国魏玛建立了一所真正现代的设计教育院校—公立包豪斯学校。
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设计界明显表现出这一倾向性,即设计基本上是以艺术为主导的,设计赋予了产品以新的形式,通过形式的变幻和风格激发人的购买欲望,刺激消费,因此,设计成了当时挽救西方世界经济萧条、振兴经济的法宝和工具。
20世纪50年代,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设计中的国际主义风格正处于鼎盛时期。
20世纪60年代,设计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及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使得“设计”日益受到重视,“设计”自身的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达到“扩大到包括人类环境的一切方面,仅受工业生产可能性的限制”的地步。
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设计不仅扩展了自己所涉及的范围,更重要的是设计观念的重大变革、设计主旨的重大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浪潮,使人类社会开始步入“数字化时代”。
对于设计的定义总结起来大抵有以下观点:
用工业设计表述
从工业设计角度来理解设计是比较早期的对设计的理解,具有普遍代表意义。
从不同学科领域理解
人们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艺术学等方面来理解设计。
(三)从人的角度理解
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是人,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结果也是服务于人。
(四)融合以上观点理解
如解释为设计是人类创造产品、产品为人类服务的双向过程,所涉及的诸多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性操作实践的总和。设计包含艺术、科学、经济三个方面,包括构思通过行为,最终物化实现价值的创造性过程。
三、设计的目的
设计想要达到的结果是设计者做设计的明确追求。设计的践行者是人,其物化后的服务对象都是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
35min
学习第二节设计的基本特征
从广义上讲,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被称为设计,但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是以成品为目的,具有功能性、艺术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量和确定的经济意义的设计,是有明确限定的狭义设计。
一、艺术特征
设计的艺术性质在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K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