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2
本章主要介绍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原则、度假村选址的条件和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内容,为进入度假村运营实务学习奠定基础。
度假村规划设计
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原则
人文原则
生态原则
独特原则
度假村选址的条件
资源条件
基础设施条件
市场条件
本土条件
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内容
景观设计
建筑设计
设施设计
内容结构
contentstructure
01
了解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原则。
02
了解度假村选址的条件。
/学习目标理论学习目标/
03
了解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内容。
01
能够领会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原则。
02
能够理解度假村选址的条件。
03
能够熟悉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内容。
/学习目标实践应用目标/
项目一人文原则
项目二生态原则
项目二独特原则
模块一
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理解人和尊重人
二、保护、美化环境
三、满足“身心健康”需求
四、感知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
项目一人文原则
理解人和尊重人
理解人、尊重人及重视人的体验是度假村规划设计的基础。规划设计服务对象的主体是人,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当考虑人们所属文化体系的文化特征,比较、分析人们对空间、尺度和色彩的不同认识。人们的需要存在着多层性,其行为、观念模式因所处国家、社会制度、体制、观念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并且不同时空范围、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也会影响人们对物的选择和处理方式。
项目一人文原则
满足“身心健康”需求
休闲与景观都是为了满足游客的“身心健康”。度假村以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也作为情感交流与生活体验的物态化场所而存在。在整个的规划设计中,应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关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设计构成应当建构在对人考虑的基础上。
项目一人文原则
项目一人文原则
度假村应当尊重和感知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生活,并通过度假村这种形式整合人、物及信息流,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并且保持当地文化特色与传统。度假村的建设及营运会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在度假村所在地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改良、风景名胜得到保护、对外交流增强的同时,也会出现与当地环境及社会的冲突。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传统习俗、宗教、禁忌的影响,各种问题会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度假村的开发应当结合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建设度假村内部的小社会,避免引发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的矛盾冲突。
感知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
一、人工与生态环境和谐
二、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人工与生态环境和谐
集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于一体,从环境整体着眼,建筑物的形体要与所处地段的空间包容度相适应,以一种点缀、补充的身份与自然风景环境组成一个充满意境的整体。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是度假村规划设计的职责所在。大多数度假村在旅游风景区,因而能够将大量的游客带到原本少有人光顾的自然中,并且在其中生活。
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在度假村设计规划中应当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协调机制作为指导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
一、地方民族与历史文化的差异化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化
地方民族与历史文化的差异化
独特化需要对地方景观元素提炼以及对本土文化挖掘,从而达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化
独特化应表现为多维度和多方向的,能够反映地域、气候、历史、民俗、建筑、文化和经济,并在形式上产生具体的、鲜明的差异,有别于游客居住的惯常环境。
独特原则
独特原则
项目一资源条件
项目二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三市场条件
项目四本土条件
模块二
度假村选址的条件
一、自然环境
二、气候条件
三、土地资源
四、当地材料
五、地质和水质
自然环境
“最少的规划就是最好的规划”,度假村的选址应尽量减少对自然因素进行人为的改变。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域的气候条件、自然要素(如风、光、水等)和地形、地貌条件(即空间和地点的关系)等。选址也可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透过风水学说的表层解释体系,探寻其所表达的中国人的理想居住环境。
项目一资源条件
项目一资源条件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影响旅游的发展类型。当地的气候条件可能随着地形的差异有明显变化,因此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度假村选址采取与地域气候环境相协调的做法,即通过自然的方式调节建筑内部的气候。度假活动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外界气候的协调正是这种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度假村的选址要考虑有充足的、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并有经济实力购买和开发这些土地资源,要确保这些土地资源没有其他更为重要的经济价值和保存价值,或是其他的利用价值。一个地区在整体环境上适合开发度假村,还要能够协调周边土地的使用情况,确保不会受到周边环境污染和其他不利条件的影响。
土地资源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