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有关行业组织建立健全本行业的网络安全保护规范和协作机制,加强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估,定期向会员进行(),支持、协助会员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A、风险提示
B、风险示警
C、风险警告
D、风险警示
正确答案:D
2.()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
A、典型信息基础设施
B、通用信息基础设施
C、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D、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相关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
3.()必须向公司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审批后方可使用。
A、互联网支口
B、互联网端口
C、互联网出口
D、互联网入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分割互联网出口涉及到公司网络与外部互联网的连接,其使用可能会影响公司网络安全和信息传输等,所以必须向公司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审批后方可使用。而互联网入口表述不准确;互联网支口不是常见的网络相关概念;互联网端口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向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审批后使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出口的管控。
4.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
A、网络技术研发
B、网络技术开发
C、网络技术发展
D、网络技术开发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所以应选网络技术研发,答案为A。
5.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A、网络运维者
B、网络使用者
C、网络管理者
D、网络运营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这样可以更广泛地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6.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A、隔离
B、删除
C、消除
D、移除
正确答案:C
7.违反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罚款。
A、二十万元以下
B、一百万元以下
C、五十万元以下
D、十万元以下
正确答案:B
8.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A、反对
B、可以
C、允许
D、不得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网络运营者在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时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以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秩序等。
9.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A、他人信息
B、人员信息
C、个人信息
D、企业信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以及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都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而他人信息、企业信息、人员信息表述不准确。
10.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
A、非法侵入
B、非法接入
C、非法连入
D、非法介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非法接入”强调未经授权连接到网络,重点在于建立连接的合法性;“非法介入”表述相对宽泛且不太准确指向特定的网络行为;“非法侵入”更准确地表达了未经授权进入他人网络系统的行为,符合题意中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描述;“非法连入”与“非法接入”类似,强调连接的非法性,但不如“非法侵入”全面准确地体现进入他人网络这种行为。
11.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按照规定统一发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
A、采集、分析和通告
B、收集、分析和通报
C、收集、分析和通告
D、采集、分析和通报
正确答案:B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施行时间是()。
A、1月1日
B、6月1日
C、12月31日
D、11月7日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