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三绘制V带轮工作图AutoCAD入门到精通
任务三绘制V带轮工作图一、工作任务及分析V型皮带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零件类型。其轮缘部分具有相同结构的轮槽,轮辐部分的减重槽具有一定的拔模斜度,轮毂孔内有键槽。此类零件常用一个主视图和一个简化的左视图来表达。主视图大体只需画出四分之一,其他部分则可以利用“镜像”的方法绘制,而轮槽部分可以先画出一个,然后“复制”出其余各槽。本例为C型辐板式四槽皮带轮,其轮槽节宽为19mm,轮槽工作面夹角为34°。图3-3-1
任务三绘制V带轮工作图二、实践操作步骤(一)启动AutoCAD2024,并打开样板双击桌面图标,启动AutoCAD2024。系统将自动按设定样板打开。(二)绘制视图1、绘制中心线1)打开“正交”、“对象捕捉”(样板默认),将中心线图层置为当前图层。2)启动“直线”命令,在绘图区合适点单击并向右移动光标,键盘输入“55”,回车,画出第一条中心线。3)向上移动光标,键入“115”,回车,绘制第二条中心线。4)向下移动光标,键入“30”,回车两次,绘制第三条中心线并结束直线命令。5)单击“偏移”按钮,将第一条中心线向上偏移105mm,绘制轮槽节线。
任务三绘制V带轮工作图6)将第三条中心线向左偏移12.75mm(25.5÷2),绘制第二槽对称线(如直接选取有困难,可利用“窗口方式”选取)。如图3-3-2。图3-3-2图3-3-32、绘制轮缘1)将轮廓线图层置为当前图层。2)启动“直线”命令,捕捉第一条中心线左端点单击并向上移动光标,键盘输入“110”,回车,绘制第一条轮廓线。3)向右移动光标,键入“55”,回车,绘制第二条轮廓线(槽顶线)。4)将第二条轮廓线向下偏移20mm,绘制第三条轮廓线(槽底线)。如图图3-3-3。5)绘制第一条轮槽工作面轮廓线
任务三绘制V带轮工作图图3-3-4图3-3-5a)将第三条中心线向左偏移9.5mm(19÷2),绘出一条辅助线,该线与槽节线的交点即为轮槽工作面轮廓线与槽节线的交点。b)启动“直线”命令,捕捉以上交点单击,键盘输入“@40107”,回车两次,结束画线。c)单击刚绘制的直线,使该直线上出现夹点。单击中点夹点,将光标移动到直线下端点夹点处再次单击,将直线归位。如图3-3-4。6)完成单槽轮廓a)绘制第一条轮槽工作面轮廓线与槽顶线、槽底线间的圆角:单击“圆角”按钮,键入“R”,回车;键入“1.5”,回车;分别在第一条轮槽工作面轮廓线与槽顶线、槽底线交点附近单击,绘制圆角。如图3-3-5。
任务三绘制V带轮工作图b)删去轮槽工作面轮廓线的辅助线;将第二槽对称线再向左偏移12.75mm,绘制第二槽左边界线(假想边界,右边假想边界为第二中心线)。c)分别以第二槽左边界线、第二槽中心线为边界,修剪出第二槽的左半边轮廓。删除辅助线,参见图3-3-6。d)单击“镜像”按钮,启动镜像命令。将第二槽的左半边轮廓线以第二槽对称线为镜像线,向右侧镜像,画出完整的第二槽轮廓。如图3-3-7。7)绘制第一槽,完成轮缘绘制图3-3-6图3-3-7
任务三绘制V带轮工作图a)单击“复制”按钮,启动复制命令。选取第二槽轮廓线及对称线,右击(结束选择),移动光标到空白处单击(选择基点),再向左移动光标,键入“25.5”,回车两次,完成复制。b)启动“直线”命令,捕捉第一条轮廓线上端点单击并向右移动,捕捉第一槽左上角端点单击,回车。c)启动“倒角”命令,键入“d”,回车,再键入“2”,回车两次;移动光标到左上角附近的轮廓线上分别单击,完成倒角。参见图3-3-8。图3-3-8
任务三绘制V带轮工作图3、绘制轮辐1)启动“直线”命令,捕捉第一条轮廓线下端点单击,向上移动光标,键入“41”(82÷2),回车,画出第一条辅助线;再向右移动光标,键入“50”,回车,画出第二条辅助线;再向上移动光标,键入“2”,回车,画出第三条辅助线;移动光标到第二条辅助线左端点单击,绘制轮廓线。如图3-3-9。2)依照类似方法,绘制另一条轮廓线并删除辅助线。3)启动“偏移”命令,将第一条轮廓线向右偏移40mm(110-30=80÷2);4)启动“圆角”命令,设置圆角半径R=5,绘制圆角,完成轮辐绘制。参见图3-3-10、3-3-11、图3-3-12。图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