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临床医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女性青年,CT示前纵隔囊性肿物,内有脂肪-液体平面,增强扫描出现边缘环状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脂肪瘤
B、胸腺瘤
C、淋巴瘤
D、囊性畸胎瘤
E、生殖细胞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囊性畸胎瘤多表现为前纵隔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内部可含有脂肪、液体、软组织及牙齿、骨骼等多种成分,典型者可见脂肪-液体平面,增强扫描可见边缘环状强化。脂肪瘤一般密度均匀,无脂肪-液体平面。胸腺瘤多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淋巴瘤多表现为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生殖细胞瘤多为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2.下列不会产生多普勒效应的是()
A、正常的心肌组织
B、血流
C、心脏瓣膜
D、静止不动的肝组织
E、胎儿心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胎儿心脏、心脏瓣膜、正常心肌组织、血流等都可能存在相对运动,从而产生多普勒效应;而静止不动的肝组织没有相对运动,不会产生多普勒效应。
3.脑梗死“模糊效应期”发生于梗死后()
A、1~2周
B、2~3周
C、3~4周
D、4~5周
E、5~6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脑梗死“模糊效应期”一般发生于梗死后2~3周。此期梗死灶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浸润,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相对增高,边界逐渐清晰,形成所谓的“模糊效应”。
4.子宫肌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A、肌瘤供血来源于子宫正常血管
B、肌瘤周围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C、肌瘤血供发生障碍时易致肌瘤变性
D、肌瘤可见丰富低阻血流信号
E、黏膜下肌瘤的瘤蒂内可检测到血流信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子宫肌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肌瘤供血来源于子宫正常血管,周围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黏膜下肌瘤的瘤蒂内可检测到血流信号,肌瘤血供发生障碍时易致肌瘤变性。肌瘤一般显示周边和内部血流信号,多呈中等阻力型血流频谱,并非丰富低阻血流信号。所以答案是D。
5.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时,适当缩小取样框的主要作用是()
A、可使血流速度减慢
B、避免血流信号溢出到血管外
C、可使血流速度随意增大
D、使高速血流不出现信号混迭现象
E、提高彩色信号灵敏度,提高帧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适当缩小取样框可减少取样区域,提高彩色信号灵敏度,同时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帧频。避免血流信号溢出到血管外不是缩小取样框的主要作用;避免信号混迭现象主要通过调整速度标尺等方法;缩小取样框不能使血流速度随意增大或减慢。
6.下列甲状腺疾病,有微粒抗体阳性和球蛋白抗体升高并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A、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B、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C、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D、亚急性甲状腺炎
E、桥本甲状腺炎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常可出现微粒抗体阳性和球蛋白抗体升高,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主要是TSAb等抗体变化;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一般抗体无特征性变化;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是甲状腺功能及血沉等变化,抗体一般无此表现。
7.提示颅底骨折的CT征象是()
A、硬膜外血肿
B、气颅
C、头皮血肿
D、颅缝增宽
E、脑血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提示颅底骨折的CT征象是气颅。颅底骨折时,骨折线可导致颅腔与外界相通,气体进入颅腔形成气颅,这是颅底骨折较为典型的CT表现之一。硬膜外血肿、脑血肿主要是颅脑损伤后颅内出血形成的病变,头皮血肿是头皮下的血肿,颅缝增宽一般不是颅底骨折的特征性表现。
8.关于彩色信号闪烁伪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高通滤波条件可以增加彩色血流的闪烁
B、选择低通滤波条件可以减少彩色血流的闪烁
C、选择高通滤波条件可以减少彩色血流的闪烁
D、速度标尺过低可以减少彩色血流的闪烁
E、速度标尺过高可以增加彩色血流的闪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彩色信号闪烁伪像与滤波条件和速度标尺等有关。高通滤波可去除低频运动信号,减少低频噪声干扰,从而减少彩色血流的闪烁;低通滤波会保留更多低频信号,易产生闪烁伪像。速度标尺过高会丢失低速血流信号,与闪烁伪像关系不大;速度标尺过低可能导致血流信号混叠,也与闪烁伪像关系不直接。所以选择高通滤波条件可以减少彩色血流的闪烁。
9.肝静脉三支主干汇入到()
A、门静脉主干
B、下腔静脉
C、肠系膜上静脉
D、肠系膜下静脉
E、上腔静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肝静脉的三支主干最终汇入下腔静脉。门静脉主要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的血液;上腔静脉主要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的静脉血;肠系膜下静脉主要收集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