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哮喘急性定义、诱因、死亡风险因素、需要鉴别疾病及急性发作抢救流程.doc
文件大小:27.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8
总字数:约4.38千字
文档摘要

临床哮喘急性定义、诱因、死亡风险因素、需要鉴别疾病及急性发作抢救流程

发作抢救流程

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burdenofdisease,GBD)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哮喘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3340.1/10万,全球共计约2.6亿哮喘患者,与哮喘相关的死亡病例估计为43.6万例。按照2015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国20岁以上人群有4570万哮喘患者。在我国过去的1年中,26.4%的患者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22.4%的患者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可预防但也可能致命的急症,其发作时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规范救治,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制定标准化的急性发作抢救流程有助于规范救治行为,降低致死风险。

定义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伴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通常需要改变治疗药物。哮喘发作多数发生在既往已确诊的患者,也可为首发表现。大多数情况与接触过敏原、刺激物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及控制性药物依从性差有关,但也有少数患者无明确的诱因。严重发作也可发生于轻度和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

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原,吸烟,空气污染,天气变化,职业性因素,运动,药物,食物及食物添加剂,精神心理因素,内分泌因素。

死亡风险因素

即便轻度或良好控制的哮喘患者依然可能发生重度及导致死亡的急性发作,需避免哮喘急性发作诱因,具有以下死亡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时应当尽早至医院就诊:

(1)有需要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的致死性哮喘发作病史;

(2)既往一年中曾因哮喘住院治疗或急诊就诊;

(3)目前正应用或刚停用口服激素;

(4)目前未应用ICS;

(5)过度应用SABA,特别是每月沙丁胺醇应用超过1支;

(6)有精神疾病病史;

(7)用药依从性差;

(8)食物过敏。

需要鉴别的疾病

哮喘急性发作时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包括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性肺栓塞、上气道阻塞、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及支气管良性肿瘤、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高通气综合征及自发性气胸等。

急性发作的抢救流程?

??初步评估与监测

哮喘急性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发展的速度也有不同,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

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决于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故在开始治疗的同时尽快评估,进行简要病史询问,包括当前急性发作的发生时间和诱因、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全身性过敏反应症状、哮喘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所有当前缓解及维持药物等,并根据急性发作时的症状、体格检查结果和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度(见表1)。

表1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一般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后,首要处置应为脱离过敏原,避免诱发及危险因素的接触和暴露,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氧疗。

??轻中度的处理

(一)家庭与社区处理:

家庭与社区处理是急性发作治疗的首要环节,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可在家庭或社区治疗中得到缓解。主要的治疗措施为重复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或莫特罗低剂量ICS联合制剂。

速效支气管舒张剂:以SABA为最常见的最有效的药物。SABA的初始剂量为2~4喷,每20分钟吸入1次,1h后观察治疗反应。轻度急性发作可调整每3~4小时2~4喷,中度急性发作每1~2小时6~10喷。SABA也可通过储雾罐或雾化装置给药,初始治疗可间断(每20分钟)或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3~4小时1次)。

SABA联合LABA:异丙托溴铵使用剂量为每次2喷或500μg雾化,每6小时1次。

SABA联合ICS:如果患者的控制治疗药物为福莫特罗低剂量激素的联合制剂,可直接加用1~2吸,每日总量不超过8~12吸,同时增加控制药物ICS的剂量至少达基础剂量的2倍,最高剂量可用到布地奈德1600μg/d或2000mg/d二丙酸倍氯米松或等效剂量的其他ICS治疗。

后续处理:初始治疗1~2d自我评估治疗反应不佳,如哮喘症状使日常活动受限或PEF下降20%达2d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治疗,必要时加用OCS(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建议给予泼尼松0.5~1.0mg·kg-1·d-1?或等效剂量的其他OCS治疗5~7d。经过自我处理后,即使症状缓解的患者也建议到医院就诊,评估哮喘控制状况和查找急性发作的潜在因素进一步处理,调整控制药物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