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脊髓病所致音叉振动觉及位置觉缺失的病变部位在
A、前庭脊髓束
B、红核脊髓束
C、脊髓小脑束
D、脊髓小脑束
E、薄束与楔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脊髓薄束与楔束传导深感觉(包括音叉振动觉及位置觉),当薄束与楔束病变时可导致音叉振动觉及位置觉缺失。而前庭脊髓束主要与平衡调节等有关;红核脊髓束主要参与调节屈肌运动;脊髓小脑束主要与本体感觉的传入等有关,均与音叉振动觉及位置觉缺失关系不大。
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那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重症病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
B、可用更昔洛韦治疗
C、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脱水降颅压等
D、可用阿昔洛韦治疗
E、待病毒学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而不是待病毒学确诊后才应用,早期治疗可减轻病毒感染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预后。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同时,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脱水降颅压等以及重症病人的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3.一个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门诊病人,病史与体检中可能出现下列各种症状和体征,但需除去:
A、伴有角膜反射消失
B、有触发点(扳机点)存在
C、一般止痛剂不易奏效
D、疼痛发作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
E、说话,进食可诱发疼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三叉神经痛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角膜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多见于三叉神经眼支损害等情况。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触发点,说话、进食等可诱发疼痛,发作时伴有面部肌肉抽搐,一般止痛剂不易奏效等都是常见表现。
4.深睡眠时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Brudzinski征
B、Babinski征
C、Romberg征
D、Kernig征
E、Weber综合征
正确答案:B
5.女性,42岁。因双上肢静止性抖动2年来门诊就医。体检:双上肢静止性震颤,强直性肌张力增高,慌张步态。该疾病的神经生化改变是:
A、5-羟色胺降低
B、多巴胺减少
C、乙酰胆碱增高
D、去甲肾上腺素减少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帕金森病的主要神经生化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而致病。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也有改变,但不是主要的。该患者有双上肢静止性震颤、强直性肌张力增高、慌张步态等典型帕金森病表现,所以主要神经生化改变是多巴胺减少。
6.男性,11岁,在一次考试中突然将手中钢笔掉在地上,两眼向前瞪视,呼之不应,持续数秒钟。过后对上述情况全无记忆,以后反复有类似发作,有时一日犯几次,本患者可诊断为
A、肌阵挛发作
B、局限性癫痫
C、癔病
D、精神运动性发作
E、失神发作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失神发作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发作后常对发作过程无记忆。该患者突然两眼向前瞪视、呼之不应,持续数秒钟,过后全无记忆,符合失神发作的表现,故诊断为失神发作。癔病多有精神因素等诱发,发作形式多样且复杂,与该患者表现不符;局限性癫痫多有局部脑功能障碍的表现;精神运动性发作以复杂的行为异常为特点;肌阵挛发作多表现为快速、短暂的肌肉收缩。
7.患者,男性,56岁,爬山后急起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意识不清3小时入院。既往有心肌梗塞史。检查:浅昏迷,右鼻唇沟浅,右侧肢体活动差于左侧。当即检颅脑CT为阴性。首先考虑为
A、脑血栓形成
B、脑栓塞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出血
E、脑肿瘤伴出血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脑栓塞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数秒或数分钟内达到高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常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无关,该患者爬山后急起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意识不清,既往有心肌梗塞史,提示有栓子来源,首先考虑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有剧烈头痛、呕吐等表现,CT可见脑沟、脑池高密度影。脑出血多有高血压病史等,起病较急,CT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影。脑肿瘤伴出血一般起病较缓慢,有肿瘤相关症状等,该患者急性起病不符合脑肿瘤伴出血表现。
8.男性,59岁,2天前晚上看电视时,突感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二小时前全身抽搐一次,继之头痛呕吐,送来医院急诊,经检查确诊为脑栓塞。此患者最可能引起生命危险的并发症为
A、心肌炎
B、呼吸肌麻痹
C、延髓肌麻痹
D、尿道感染
E、肺内感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脑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大面积脑梗死,可导致脑水肿,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进而压迫脑干,导致呼吸、循环中枢受损,出现呼吸肌麻痹等严重情况,可危及生命。肺内感染、延髓肌麻痹、尿道感染、心肌炎等虽然也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但一般不是最可能引起生命危险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