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9.信息技术发展:物联网知识精讲.pptx
文件大小:1.16 M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3千字
文档摘要

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物联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讲师:邵宗其

知识结构图信息技术发展2.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2.2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

知识结构图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2.2.1物联网2.2.2云计算2.2.3大数据2.2.4区块链2.2.5人工智能2.2.6虚拟现实

物联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toThing,T2T)、人与物品(HumantoThing,H2T)、人与人(HumantoHuman,H2H)之间的互连。另外,许多学者在讨论物联网时经常会引入M2M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人与人(MantoMan)、人与机器(MantoMachine)或机器与机器(MachinetoMachine)。

技术基础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以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物联网的产业链包括传感器和芯片、设备、网络运营及服务、软件与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农业、环境保护、医疗健康、城市管理(智慧城市)、金融服务与保险业、公共安全等方面有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应用。

关键技术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传感网和应用系统框架等。

信息安全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它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也是物联网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基本手段。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物联网中使用的一种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发展中备受关注。RIFD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须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扩展词条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它通过天线将射频信息传递给阅读器,阅读器就是读取信息的设备。RFID技术让物品能够“开口说话”。这就赋予了物联网一个特性——可跟踪性,即可以随时掌握物品的准确位置及其周边环境。

信息安全2)传感网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信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其目标是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执行集成在一起,组成具有多功能的微型系统,集成于大尺寸系统中,从而大幅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MEMS赋予了普通物体新的“生命”,它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数据传输通路、存储功能、操作系统和专门的应用程序,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传感网,使物联网能够通过物品来实现对人的监控与保护。未来,衣服可以通过传感网“告诉”洗衣机放多少水和洗衣粉最经济;文件夹会“检查”人们忘带了什么重要文件;食品蔬菜的标签会向顾客的手机介绍“自己”是否真正“绿色安全”。

信息安全3)应用系统框架物联网应用系统框架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它将使对象实现智能化的控制,涉及5个重要的技术部分:机器、传感器硬件、通信网络、中间件和应用。该框架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控制和反馈。以智能停车场为例,当车辆驶入或离开天线通信区时,天线以微波通信的方式与电子识别卡进行双向数据交换,从电子车卡上读取车辆的相关信息,从司机卡上读取司机的相关信息,自动识别电子车卡和司机卡,并判断该车卡是否有效和司机卡的合法性,核对车道控制电脑并显示与该电子车卡和司机卡一一对应的车牌号码及驾驶员等资料信息。车道控制电脑自动将通过时间、车辆和驾驶员的有关信息存入数据库中,车道控制电脑根据读到的数据判断是正常卡、未授权卡、无卡还是非法卡,据此做出相应的回应和提示。另外,家中的老人通过佩戴嵌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