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感活动顺其自然?要顺应情感的自然发生,听任感情的自然发展。情感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后终于消失。如果情感冲动得到满足,挫折感可迅速平静、消失。情感随着对同一感觉的惯性,逐渐变得迟钝,直到无所感受。情感在某种刺激继续存在以及对此集中注意时,就会逐渐强化。情感是通过新的经验,经过多次反复,在逐步加深对它的体验中渐渐培养的。第30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观念顺应自然神经质症来访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其结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一些强迫观念。神经质症来访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态度,他们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净,结果必然出现心理冲突。第31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症状顺应自然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症状得以减轻以至消除。第32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例如,对人恐怖来访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现,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睑红的反应慢慢消退。第33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第34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顺应自然就应注意不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套客观事物,认清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情感、精神活动以及神经质症状的形成与改变都有一定之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第35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森田妙语森田曾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第36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森田妙语此皆力所不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而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是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之,忍受之,就是顺应自然”。第37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现实世界的事物可以划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种。为所当为与顺应自然是一致的。(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2)面对现实,陶冶性格第38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为所当为为所当为是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高良武久曾作过这样的说明:“顺应自然的态度并不是说对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要来访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说,为所当为是对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的充实和补充。第39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为所当为的意义第一,会把一直指向内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为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上而使症状得到改善;第三,虽然带着症状去行动仍有痛苦,但行动本身会带来两种收获,其一是该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不必等症状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上有所收获。第40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为所当为如其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也可在别人指导下做到,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信的体验。因此,要想见人不再感到恐惧,只有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接触中采用顺应自然的态度,使恐惧心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第41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顺应自然、为所当为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的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任凭症状存在,而不去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