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护理查房
详细内容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8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3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80/110mmHg,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有20年吸烟史,每天约20支。
入院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入室时神志清楚,精神紧张,生命体征:体温37.8℃,心率98次/分,血压150/90mmHg,呼吸20次/分。
二、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了解到患者除高血压外,无其他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史,对青霉素过敏。
2.身体状况:患者体型中等,营养状况良好。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部有压痛,以右上腹为著,Murphy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85%;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3.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对手术和麻醉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家属对手术和麻醉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给予患者的心理支持有限。
(二)术中评估
1.麻醉诱导: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给予咪达唑仑2mg、丙泊酚100mg、芬太尼0.2mg、罗库溴铵50mg进行麻醉诱导,诱导过程顺利,气管插管成功。
2.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麻醉深度适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压维持在120-140/70-80mmHg,心率维持在70-90次/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100%。
3.手术情况:手术过程顺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操作时间约1小时,术中出血约50ml,未输血。
(三)术后评估
1.苏醒情况: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物输注,患者约10分钟后自主呼吸恢复,呼之能应,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恢复。拔除气管导管后,患者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
2.生命体征:术后返回麻醉恢复室时,体温37.2℃,心率85次/分,血压130/80mmHg,呼吸18次/分,血氧饱和度99%。
3.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患者诉切口处疼痛,VAS评分4分。
4.恶心、呕吐情况:患者术后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三、护理诊断
1.焦虑:与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担心手术效果和预后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麻醉后意识未完全恢复、肢体活动不协调有关。
3.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4.潜在并发症:如恶心、呕吐、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
四、护理目标
1.患者焦虑情绪减轻,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和护理。
2.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未发生受伤事件。
3.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缓解,VAS评分控制在3分以下。
4.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五、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担忧的问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和麻醉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等,增加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了解,减轻其恐惧心理。
-介绍成功病例,让患者增强信心。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慰和支持。
2.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等,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无误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增加肺通气量,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做好皮肤准备,尤其是手术区域的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和重要性,一般成人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以防止术中呕吐、误吸。
-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如苯巴比妥钠0.1g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镇静催眠。
(二)术中护理措施
1.麻醉配合
-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操作,准备好所需的麻醉药品和器械,确保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及时准确地记录各项数据,如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麻醉药物用量等。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手术进展情况,配合麻醉医生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
2.手术配合
-协助手术医生摆放合适的体位,确保患者舒适、安全,同时便于手术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协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消毒、铺巾等操作,防止手术感染。
-及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