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种麻醉方法术前可不用阿托品()
A.吸入麻醉
B.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C.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D.硬膜外麻醉
E.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答案:C。阿托品主要用于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防止迷走神经反射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主要作用于上肢神经,不涉及呼吸道及心血管等受迷走神经影响较大的系统,所以术前一般可不用阿托品。而吸入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及硫喷妥钠静脉麻醉都可能因刺激呼吸道或引起迷走神经反射等,术前常需使用阿托品。
2.麻醉前禁食、禁水的主要目的是()
A.预防术中呕吐物误吸
B.防止术中排便
C.防止术后腹胀
D.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E.减少术后尿潴留
答案:A。麻醉会使患者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受到抑制,如果胃内有食物和水,在术中容易发生呕吐,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可导致窒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所以麻醉前禁食、禁水主要是为了预防术中呕吐物误吸。
3.腰麻后去枕平卧6小时是为了防止()
A.血压下降
B.头痛
C.呼吸抑制
D.恶心、呕吐
E.意外情况发生
答案:B。腰麻后,由于脑脊液经穿刺孔不断漏出,导致颅内压降低,刺激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去枕平卧可促进脑脊液循环,减少脑脊液外漏,从而降低头痛的发生几率。
4.硬膜外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血压下降
B.血管扩张
C.尿潴留
D.全脊髓麻醉
E.呼吸变慢
答案:D。全脊髓麻醉是硬膜外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硬膜外阻滞时穿刺针误入蛛网膜下腔,大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可导致患者迅速出现呼吸停止、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5.全麻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梗阻,常见的原因是()
A.气管导管扭折
B.舌后坠
C.喉痉挛
D.支气管痉挛
E.口腔分泌物误吸
答案:B。舌后坠是全麻患者上呼吸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麻醉后患者肌肉松弛,舌根后坠可阻塞咽部通道,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导管扭折多发生于气管插管后,不属于上呼吸道自然梗阻原因;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主要影响下呼吸道;口腔分泌物误吸也可导致呼吸道梗阻,但不是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梗阻原因。
6.麻醉前用药中,使用镇静催眠药的目的是()
A.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B.提高痛阈
C.抑制迷走神经反射
D.消除紧张情绪
E.对抗局麻药毒性
答案:D。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等,可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减少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常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药;提高痛阈常用阿片类药物;抑制迷走神经反射常用阿托品;对抗局麻药毒性一般使用肾上腺素等。
7.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不包括()
A.一次用药量过大
B.药物误注入血管
C.局部组织血运丰富
D.药物过敏
E.患者耐受力降低
答案:D。药物过敏是机体对药物的一种变态反应,与局麻药毒性反应的机制不同。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次用药量过大、药物误注入血管、局部组织血运丰富使药物吸收过快以及患者耐受力降低等。
8.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患者出现头痛,其特点不包括()
A.抬头或坐起时加重
B.平卧时减轻
C.疼痛多在两侧太阳穴
D.疼痛性质多为搏动性
E.一般在麻醉后1-2天出现
答案:C。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头痛多在枕部、顶部,而非两侧太阳穴。头痛特点为抬头或坐起时加重,平卧时减轻,疼痛性质多为搏动性,一般在麻醉后1-2天出现。
9.下列关于全麻患者苏醒期的护理,错误的是()
A.专人守护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D.患者清醒后即可拔除气管导管
E.观察切口有无渗血
答案:D。患者清醒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拔除气管导管,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吞咽功能、咳嗽反射等是否恢复良好。在确保患者具备自主呼吸且呼吸功能正常、能有效咳嗽排痰等情况下,才可考虑拔除气管导管。专人守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以及观察切口有无渗血都是全麻患者苏醒期护理的重要内容。
10.为防止硬膜外麻醉时引起血压下降,最好采用()
A.局麻药中加肾上腺素
B.麻醉前使用苯巴比妥
C.麻醉前使用阿托品
D.麻醉前快速输液扩容
E.调整患者体位
答案:D。硬膜外麻醉时,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可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麻醉前快速输液扩容可增加血容量,有效预防血压下降。局麻药中加肾上腺素主要是为了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减少毒性反应;麻醉前使用苯巴比妥主要是起镇静作用;麻醉前使用阿托品主要是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和防止迷走神经反射;调整患者体位对预防血压下降有一定帮助,但不是最主要的方法。
11.下列哪项不是腰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