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
所属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年级
二年级
开课时间
学时
2
学生人数
28
使用教材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方式
●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
学
情
分
析
前期知识
与技能掌握
学生已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但对电控系统的了解较为浅显。
学生对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等有一定认知,但对电控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工作原理缺乏系统性理解。
学生学习
特点分析
学生喜欢动手实践,但对理论知识的兴趣较低,需要通过案例和实践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习惯于直观学习,对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的接受度较高。
学生专业
特性分析
学生为汽车维修专业,未来职业方向为汽车维修技师,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学生对新技术(如电控系统)的学习需求较高,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教
学
目
标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责任的重要性。
2.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安全操作和规范作业的职业习惯。
知识目标
1.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2.理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及分类方式。
能力目标
1.能够识别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安装位置。
2.能够通过实训任务熟悉燃油供给系统和排放系统的零部件。
教学重点
1.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及分类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掌握燃油供给系统和排放系统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及功能。
教学环境
设计及资源准备
环境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设备资源
实训车间:配备4台实训汽车或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
工具设备:通用工具一套、举升机、三件套(座椅套、方向盘套、脚垫)。
PPT课件:包含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图、工作原理图及案例分析。
动画视频:展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过程。
汽车维修手册、燃油供给系统及排放系统零部件实物。
二、设计思想
1.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案例分析、任务实施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训任务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职业素养培养:通过安全操作规范和团队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环节及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用时)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启化
介绍发动机电控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的重要性。
简要概述电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如燃油喷射控制、点火控制、怠速控制等。
展示博世L/LH型MPI喷射工作原理图(图11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电控系统的结构。
通过多媒体展示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图片和视频。
提出问题:“为什么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电控系统?它与传统化油器系统相比有哪些优势?”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分组讨论,初步形成对电控系统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电控系统的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做铺垫。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框架。
课中内化
前课回顾
(1min)
复习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如气缸、活塞、曲轴等)和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进气、压缩、做功、排气)。
回顾传统化油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局限性。
提问:“传统化油器系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为什么需要电控系统来替代?”
简要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电控系统的必要性。
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回忆并复述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巩固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为引入电控系统的优点和分类做好铺垫。
课中内化
新课导入
(2min)
引入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优点:
1.保持动力:ECU对节气门变化的快速反应。
2.提高效率:减少进气阻力,提高压缩比。
3.运转平稳:燃油雾化效果好,各缸燃油分配均匀。
4.易于启动:ECU对环境变化的自动补偿。
5.减少污染:降低HC、CO和NOX排放。
展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安装图(图112)和组成图(图113)。
通过PPT展示电控系统的优点,结合实例讲解。
提问:“电控系统如何实现燃油喷射的精确控制?”
听讲,观看PPT,记录要点。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电控系统的优势。
通过实例和图示,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课中内化
自主学习
(5min)
学生自主学习电控系统的分类:
1.按喷油器安装部位分类:单点喷射(TBI)和多点喷射(MPI)。
2.按喷油方式分类:连续喷射和间歇喷射(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
3.按进气量检测方式分类:L型(质量流量)和D型(速度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