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
所属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年级
二年级
开课时间
学时
2
学生人数
28
使用教材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方式
●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
学
情
分
析
前期知识
与技能掌握
学生已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但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理解较为薄弱。
学生学习
特点分析
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知识,但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上存在不足,尤其是对电子控制系统的复杂逻辑理解较为困难。
学生专业
特性分析
学生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未来主要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因此需要掌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
教
学
目
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知识目标
掌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理解转矩传感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ECU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能够使用检测工具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检修,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转矩传感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ECU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及故障排查。
教学环境
设计及资源准备
环境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设备资源
汽车维修实训室,配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训台架、实训整车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转向控制系统仿真软件、汽车维修手册电子版。
解码仪、万用表、组合工具、转向系统检测工具等。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通过任务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示范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同时,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环节及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用时)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启化
布置学生观察不同轿车的转向操作,思考转向助力的方式,收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不同车型应用的信息,以及该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如转向沉重、助力异常等。
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任务,提供一些汽车资讯网站和论坛链接,鼓励学生记录观察和收集过程中的疑问。
实地观察轿车转向,上网查阅资料,整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应用和故障信息,记录对其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的疑问。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探究欲望,培养自主收集信息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课中内化
前课回顾
(1min)
回顾电控液力助力转向系统的知识,包括其组成、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强调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关联,如两者都为实现转向助力而设计。
提问学生电控液力助力转向系统的关键知识点,展示相关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异同。
回忆并回答问题,观察示意图,思考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巩固旧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为学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知识基础,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连贯性。
课中内化
新课导入
(2min)
展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不同车辆上的应用视频,讲解其因工作压力、灵敏度及尺寸优势而广泛应用的现状,引出2007年款迈腾1.8TSI车型转向沉重的故障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检修方法的兴趣。
播放视频并讲解,详细描述迈腾车型故障案例,提出问题如“如何解决该故障”,引发学生思考。
观看视频,倾听案例,思考故障解决方法,表达对学习检修方法的期待。
从实际应用和故障案例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明确学习目标。
课中内化
自主学习
(5min)
发放学习资料,涵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原理、各部件(转矩传感器、电磁离合器、电动机、减速机构、ECU)功能、特点及故障案例等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梳理知识点。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标注重点、难点,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初步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各部件间的协同工作关系。
认真阅读资料,梳理各部分知识,标记不理解的地方,如各部件如何协同实现转向助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初步的全面认识,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课中内化
重点点拨
(4min)
重点讲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如转矩传感器如何检测扭矩、ECU怎样根据信号控制电动机等,分析系统特点,解读故障案例中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