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
所属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年级
二年级
开课时间
学时
2
学生人数
28
使用教材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方式
●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
学
情
分
析
前期知识
与技能掌握
学生已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传统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但对电子制动控制系统(如ABS、EBD等)的理解较为薄弱。
学生学习
特点分析
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知识,但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上存在不足,尤其是对电子控制系统的复杂逻辑理解较为困难。
学生专业
特性分析
学生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未来主要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因此需要掌握制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
教
学
目
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知识目标
掌握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理解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能够使用检测工具对制动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检修,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制动控制系统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ABS和EBD系统的控制策略及故障排查。
教学环境
设计及资源准备
环境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设备资源
汽车维修实训室,配备ABS实训台架、实训整车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制动控制系统仿真软件、汽车维修手册电子版。
解码仪、万用表、组合工具、制动液检测工具等。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通过任务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示范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制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同时,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环节及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用时)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启化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因制动抱死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思考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如何避免此类事故,查阅资料了解ABS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分享一些汽车安全事故相关报道链接,鼓励学生记录疑问。
自主预习,收集案例,分析事故原因,记录对ABS概念和作用的疑问。
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ABS的关注,培养自主探索能力,为课堂学习铺垫。
课中内化
前课回顾
(1min)
回顾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如制动踏板、制动主缸、制动轮缸等部件的协同工作,引导学生思考制动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与ABS的关联。
提问学生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及工作过程,展示制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启发学生思考。
回忆并回答问题,观察示意图,思考现有制动系统与ABS的联系。
巩固旧知识,为学习ABS检修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连贯性。
课中内化
新课导入
(2min)
播放汽车在不同路况下制动,有ABS和无ABS的对比视频,展示ABS在防止车轮抱死、保持车辆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引出本节课对ABS检修的学习。
播放视频,结合视频讲解ABS的优势,提问学生视频中观察到的不同点,引发学生兴趣。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问题,分享对ABS优势的认识。
从直观对比入手,激发学生学习ABS检修知识的欲望,明确学习目标。
课中内化
自主学习
(5min)
发放学习资料,涵盖ABS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相关知识,让学生自主阅读梳理。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标注重点内容,对学生疑问给予初步解答。
认真阅读资料,梳理各知识点,标记不理解的地方,如不同类型ABS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整体认知,为深入学习打基础。
课中内化
重点点拨
(4min)
重点讲解ABS各组成部分(如轮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器、电子控制单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不同类型ABS的特点及适用场景,解读EBD与ABS的关系及工作原理。
借助图表、动画深入剖析,结合实际案例解答学生疑问,强调重点知识。
专注听讲,结合案例理解知识,积极提问,做好笔记。
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深入理解ABS核心知识,提升知识掌握程度。
课中内化
教师示范
(5min)
在丰田电控底盘实训台架上,示范使用万用表对ABS进行常规检查的步骤,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展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