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
所属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年级
二年级
开课时间
学时
2
学生人数
28
使用教材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方式
●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
学
情
分
析
前期知识
与技能掌握
学生已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手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但对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的理解较为薄弱。
学生学习
特点分析
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知识,但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上存在不足,尤其是对自动变速器的复杂控制逻辑理解较为困难。
学生专业
特性分析
学生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未来主要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因此需要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
教
学
目
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知识目标
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理解液力自动变速器、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和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能够使用检测工具对自动变速器进行故障诊断与检修,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液力自动变速器、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和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策略。
教学难点
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自动变速器油的检查与更换操作。
教学环境
设计及资源准备
环境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设备资源
汽车维修实训室,配备自动变速器实训台架、实训整车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动变速器仿真软件、汽车维修手册电子版。
解码仪、万用表、组合工具、自动变速器油检测工具等。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通过任务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示范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同时,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环节及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用时)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启化
布置任务让学生回顾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知识,思考自动变速器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如换挡异常、车辆行驶无力等,并收集生活中自动变速器故障的案例。
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任务,提示学生可从汽车论坛、维修店等渠道收集案例,鼓励学生记录疑惑。
自主回顾知识,收集案例,整理故障现象,记录下对于故障原因的疑问。
复习旧知,引发学生对自动变速器故障检修的思考,培养自主探索及信息收集能力。
课中内化
前课回顾
(1min)
回顾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机构等的工作过程,强调这些结构与自动变速器故障检修的联系。
提问学生自动变速器关键结构的工作原理,展示结构示意图辅助回顾,引导学生思考故障可能出现的部位。
回忆并回答问题,观察示意图,思考结构与故障的关联。
巩固旧知识,为学习自动变速器检修建立知识基础,让学生明白原理对故障检修的重要性。
课中内化
新课导入
(2min)
展示自动变速器故障车辆维修视频,讲述维修人员如何通过各种检测手段确定故障。介绍自动变速器检修对保障车辆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内容。
播放视频,结合视频讲解检修过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如如何快速定位故障。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对自动变速器检修重要性的看法。
从实际维修场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自动变速器检修知识的欲望,明确学习目标。
课中内化
自主学习
(5min)
发放学习资料,涵盖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检修一般程序、基础检验、各项试验及电子控制系统部件故障检修等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梳理。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标注重点,对学生疑问给予初步解答。
认真阅读资料,梳理检修流程和方法,标记疑惑之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整体认知,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准备。
课中内化
重点点拨
(4min)
重点讲解故障检修一般程序各步骤要点,如故障确认、自诊断操作等;详细分析基础检验各项内容目的及标准;解读电子控制系统部件故障检修方法,如挡位开关、电磁阀检查要点。
借助图表、案例深入剖析,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解答学生疑问,强调重点知识。
专注听讲,结合案例理解知识,积极提问,做好笔记。
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深入理解自动变速器检修核心知识,提升知识掌握程度。
课中内化
教师示范
(5min)
在实训整车上,示范用诊断仪读取自动变速器数据流的操作步骤,讲解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展示如何规范使用工具。
规范操作,边做边讲,强调安全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