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
所属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年级
二年级
开课时间
学时
2
学生人数
28
使用教材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方式
●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
学
情
分
析
前期知识
与技能掌握
学生已掌握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但对空气供给系统的具体部件和控制策略了解较少。
学生对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部件有一定认知,但对空气供给系统的整体功能及检修方法缺乏系统性理解。
学生学习
特点分析
学生喜欢动手实践,但对理论知识的兴趣较低,需要通过案例和实践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习惯于直观学习,对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的接受度较高。
学生专业
特性分析
学生为汽车维修专业,未来职业方向为汽车维修技师,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学生对新技术(如电控空气供给系统)的学习需求较高,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教
学
目
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责任的重要性。
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安全操作和规范作业的职业习惯。
知识目标
掌握空气供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理解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查,诊断空气供给系统的常见故障。
能够分析不同空气供给系统(D型、L型)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教学重点
空气供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故障诊断方法。
掌握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教学环境
设计及资源准备
环境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设备资源
实训车间:配备4台实训汽车或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
工具设备:万用表、吹风机、通用工具一套、发动机舱防护罩、“三件套”等。
PPT课件:包含空气供给系统的结构图、工作原理图及案例分析。
动画视频:展示空气流量传感器及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汽车维修手册、空气供给系统及传感器零部件实物。
二、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案例分析、任务实施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训任务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职业素养培养:通过安全操作规范和团队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环节及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用时)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启化
提前一天布置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平台预习“空气供给系统检修-控制系统的检修”相关内容,包括空气供给系统的作用、组成部件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有初步认识。
准备预习资料,如相关的电子文档、简单动画等上传至在线课程平台,并发布预习任务及要求。
登录在线课程平台,查看预习资料,完成预习任务,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前熟悉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课中内化
前课回顾
(1min)
回顾上节课关于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内容,如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引导学生思考燃油供给系统与本节课要学的空气供给系统之间的联系。
通过提问、展示上节课重点内容PPT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上节课知识。
巩固旧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以旧引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课中内化
新课导入
(2min)
展示一辆发动机工作异常的汽车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汽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哪些系统有关?进而引出空气供给系统对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性,导入新课。
播放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适时引入新课主题。
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自然引入新课。
课中内化
自主学习
(5min)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空气供给系统主要部件布置、结构及传感器结构等内容,梳理知识点,标注出重点和疑惑点。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做笔记,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周围同学交流讨论部分疑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自我建构。
课中内化
重点点拨
(4min)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和重点知识,如不同类型空气供给系统的区别、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等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结合PPT、动画等教学资源,运用举例、对比等方法进行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