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庆阳市合水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docx
文件大小:26.28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7.74千字
文档摘要

收集版

—PAGE1—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025庆阳市合水县辅警考试

试卷真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辅警月考核于每月末开展,由用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明确细化的定性和量化评价标准,各责任民警结合辅警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性工作目标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情况,综合进行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A.良好

B.暂定合格

C.接近合格

D.基本合格

【答案】:D

2.警务辅助人员的考核分为试用期考核、月考核和()

A.年度考核

B.季度考核

C.晋升考核

D.层级考核

【答案】:A

3.辅警履行职责行为的后果由()承担。

A.本人所在的公安机关

B.本人

C.责任领导

D.管理民警

【答案】:A

4.对市公安局直属单位辅警的违纪违法行为,如需作出退回或解聘处理的,由所在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经()研究后,报市公安局分管领导审批作出。

A.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

B.市公安局政治部部务会

C.市公安局直属机关纪委委员会

D.市公安局政治部辅警管理处

【答案】:C

5.在抓捕行动中,当对方没有发现我方意图时,常用的接近方式不恰当的是()。

A.隐蔽接近

B.伪装接近

C.公开接近

D.诱惑接近

【答案】:C

6.在繁华场所实施抓捕时,选用的战术形式恰当的是()。

A.持警械抓捕

B.引诱抓捕

C.火力控制抓捕

D.公开抓捕

【答案】:B

7.下列行政案件中,不以威胁人身安全行为处罚的是()。

A.丙写匿名信威胁陈某不要和自己经营同类产品

B.丁与陈某有矛盾,便给陈某发短信,让其出门小心,遇到自己后将被殴打

C.甲因竞争上岗不成怀恨同事刘某,给刘某写匿名信进行威胁

D.乙打电话威胁在公安机关反映目击自己盗窃的黄某

【答案】:D

8.某省甲市公安局督察支队在督察工作中,发现本局治安支队某一命令是错误的,遂作出撤销该命令的决定。督察支队在这一决定的执行应报请批准的领导是:()

A.省公安厅督察总队总队长

B.上级公安机关督察长

C.督察支队支队长

D.该市公安局局长

【答案】:D

9.甲经营一家旅店,聘请乙为前台登记的服务员,聘请丙为门卫。黄某携带大量的烟花爆竹入住该店,当时甲、乙、丙都在场,乙和丙见甲未加提醒和制止,也就没有吭声。晚上民警对旅店进行检查时在黄某房间发现了大量烟花爆竹。本案中,应以不制止住宿旅客带入危险物质行为予以处罚的人员是()。

A.甲

B.甲、乙、丙

C.甲、乙

D.乙、丙

【答案】:B

10.()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A.精神病人

B.怀孕的妇女

C.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D.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答案】:C

11.有关警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警械分为约束性警械和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B.警械分为约束性警械、制服性警械、驱逐性警械和威慑性警械

C.警械分为控制性警械、攻击性警械和驱逐性警械

D.警械分为约束性警械、击打性警械和驱逐性警械

【答案】:A

12.《监察法》规定,依法应当留置的被调查人如果在逃,()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通缉,由()发布通缉令,追捕归案。

A.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C.监察机关;公安机关

D.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答案】:C

13.下列情形中,不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A.丁听别人传言村子里发猪瘟,考虑到村子里养殖户较多,立即向乡政府反映

B.乙向有关部门谎报某水库发生管漏,有关部门派出专家查勘并启动应急预案

C.丙拨打119火警电话谎称某居民家发生火灾

D.甲捏造禽流感爆发的谣言并散布,群众不敢买鸡吃

【答案】:A

14.缉毒女民警小邓从警8年来,一直战斗在公安第一线,时常带病坚持办案,值班加班执行紧急任务成为工作常态。为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不再复吸,她挤时间考取了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解决了心理问题。她的行为体现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

A.热诚服务

B.为民服务

C.甘于奉献

D.英勇善战

【答案】:C

15.某日,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在学前路中段学校东南角,有人驾驶车辆冲撞上学人群。接到报警后,110指挥中心迅速调集相关警力赶赴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嫌疑车辆因撞上路边花坛导致车辆故障无法继续行驶,车内嫌疑人拒不下车。下列民警采取处置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抢救伤员,保护物证

B.反复警告,等其下车

C.疏散群众,外围警戒

D.上报情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