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学评论写作》考试大纲
目录
考查目标2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2
考查内容2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3
《文学评论写作》考试大纲
考查目标
《文学评论写作》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基础的应用情况。该考试科目要求学生熟悉文学评论写作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该科目没有指定参考书,但提供不同类型作品的备选题目,要求学生对给定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试卷分值与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答。
题型结构与内容结构
题型结构:评论题
内容结构:给出两个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原文(或长篇小说及影视戏剧作品的提要),学生选择其一进行评论写作,字数1500左右。
考查内容
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对作品语言的把握
对作品思想的分析
对作品风格的界定
对作品意蕴的挖掘
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能力
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能力
观点是否方向正确
对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所给出作品的创作背景的了解情况
对给出作品的作家生活时代的了解情况
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1)行文逻辑是否清晰
(2)语言表述是否流畅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以下两个题目选择其一作答,字数1500字左右。
题目一
高尔基长篇小品《母亲》内容提要:小说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时代他则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的光明大道。
巴维尔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地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作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长。
“沼地戈比”事件是巴维尔第一次领导群众进行的斗争,巴维尔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积极领导这场斗争。但因当时群众还没有觉醒,巴维尔也缺乏领导斗争的经验,斗争失败了,巴维尔被捕入狱。通过监狱生活的锻炼,巴维尔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同时逐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因而,出狱后他重视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为了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政治斗争,五一游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开路,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像铁屑被磁石吸住了一样”。当反动派出动大批武装警察镇压群众时,巴维尔坚定勇敢,毫不动摇,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巴维尔因领导五一游行再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这时,他已成为有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
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在“沼地戈比”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五一游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武装警察面前英勇不屈。这使母亲进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觉地参加革命工作。
巴维尔再次被捕后,她搬到城里,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坚决担负起革命工作,完全献身给共产党。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及斗争更进一步提高了母亲的觉悟。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为什么这部作品被列宁称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请你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给以分析。
题目二:闻一多诗歌《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