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中
T
中信科移动
CCTMobile
AI与6G网络融合
INTEGRATIONOFAIAND6GNETWORK
内生·开放·孪生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
摘要
本白皮书围绕人工智能(Arti?cialIntelligent,AI)与6G网络的深度融合,系统阐述了6G内生智能架构的核心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及发展路径,旨在构建具备内生智能、开放生态与智能孪生特性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6G智能网络以“内生、开放、孪生”为核心能力特征,构建了涵盖终端、无线接入网(RAN)、边缘智脑、核心网和智脑中心的五层智能架构,以及内生AI能力和多层次AI智算开放体系。通过定义能力调用、AI数据交互等AI接口,实现跨层协同、端到端高效协作与AI服务能力的开放。在多层智能体系中,引入智能孪生,引领6G网络向智能自主化方向持续演进。
在AI与6G网络融合的技术方案中,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和AI技术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小模型驱动边缘智能、大模型赋能全局智简,以及智能孪生实现虚实协同的具体技术路径。AI小模型凭借在特定场景下的高精度与高效能,在各类功能级用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网络大模型/智能体(Agent)则更适用于处理跨模态数据、复杂决策与资源编排等全局问题。面向智能自主的6G网络,依托AI驱动的智能孪生技术,实现6G网络的智治闭环。
本白皮书为6G内生智能架构提供了系统性技术框架。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科移动”)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速AI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6G网络内生智能的实现。
AI与6G网络融合
本白皮书版权专属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科移动”)所有,并受法律保护。如需基于非商业目的引用、转载、传播或以其他方式合理使用本白皮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应完整注明来源。违反前述声明者,中信科移动将追究其法律和商业道德之责任。
01
02
03
04
引言01
AI与6G网络融合变革
03
1.1AI与6G网络融合的需求与变革
04
1.2AI与6G网络融合标准研究现状
05
AI与6G网络融合的发展路径
06
2.1AI与6G网络融合趋势洞察
07
2.2AI与6G网络融合技术分析
08
2.3AI与6G网络融合发展路径
09
内生开放孪生的6G智能网络
11
3.16G智能网络架构设计原则
12
3.26G智能网络架构
13
3.36G智能网络协议
19
AI与6G网络融合技术方案
20
4.1小模型驱动6G智能
21
4.2大模型赋能6G智简
22
4.3智能孪生使能6G智治
24
CONTENTS目录未来展望27
CONTENTS
目录
缩略语
28
参考文献29
AI与6G网络融合白皮书
引言
引
通信技术的每一次跃迁都在不断拓展连接的内涵。从5G开启的“万物互联”时代,到6G描绘的“万物智联”蓝图,本次跨越十年的技术变革不仅将实现跨越单一领域的创新,更将成为推动产业变革、赋能社会智能化的重要引擎。
随着全息通信、群体智能、元宇宙等新型场景的爆发式增长,传统基于规则驱动的网络正面临根本性挑战:依赖人工经验的参数配置难以适应时变信道;固定功能的协议栈无法灵活满足多元化业务
需求;烟囱式网络架构也使AI能力难以高效融入。要破解这些难题,AI与6G的深度融合已不再是技术选项,而是构建下一代智能通信基础设施的必由之路。通过将AI内生于网络架构,使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具备感知、决策与执行的智能闭环能力,最终实现“网络即AI基础设施”的目标。
为破解通信网络当前面临的“管道化”和“边缘化”困境,本白皮书提出了“内生-开放-孪生”的6G智能架构:
通过网络功能与AI能力的原生耦合,实现AI能力与网络功能的深度集成。网络内生支持AI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过统一的架构对数据、算力、模型等资源要素实现协同调度;同时,前向兼容AI与网络融合的新技术,全面推动6G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