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项目安全文明措施费使用计划
一、项目概况与编制背景
1.1工程地理与建设内容
1.1.1升压站工程:场区地形为缓坡草原,地表覆盖25~30cm腐殖质层,下层为湿陷性黄土(厚度4.5~6.8m),底部为砂岩岩层。主要建筑包括220kVGIS开关站(建筑面积800㎡)、主变压器区(2台31.5MVA主变)、继电保护室(3层框架结构,高度12.6m)及配套辅助设施。土建施工包含深7.2m矩形基坑(长35m×宽28m)、高10.5m设备基础高支模(搭设面积1500㎡);电气安装涉及220kV电缆(YJV22-220kV-1×2500mm2)沿电缆沟敷设1.8km,GIS设备现场组装及220kV母线桥安装,调试阶段需与临时带电区域保持5.2m安全距离。
1.1.2风机机组工程:36台6MW风力发电机组呈矩阵式布置,单机间距500m×800m,覆盖草原面积约14.4km2。风机轮毂高度110m,塔筒分4节(第一节高28m、重92t,第二节高26m、重85t,第三节高24m、重78t,第四节高22m、重68t),叶轮直径162m,扫风面积20601㎡。基础为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20m,埋深5.2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冻等级F250,单基用量1200m3,配筋率1.2%,钢筋总量约150t/基,施工期跨越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极端低温-35℃,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9m。
1.1.3集电线路工程:220kV架空线路全长42.3km,采用136基铁塔(直线塔112基、耐张塔24基),平均档距311m,最高铁塔52m(跨越额尔古纳河支流处)。线路途经82%天然草场、10%季节性湿地(5-7月积水深度0.3-0.8m)、8%丘陵地带,需跨越县道4处(路面宽度7m)、10kV配电线路18处、季节性河流2处(河床宽度25-40m)。18处塔基位于岩石地段(抗压强度f=12-15),需采用静态爆破或潜孔钻施工,其余塔基涉及湿陷性黄土(占比35%)、粉土层(占比47%)。
1.2草原施工环境风险矩阵
1.2.1气候与生态风险参数
风险类别
具体参数
影响等级
应对优先级
现有措施数量
大风天气
年均风速7.2m/s,6-8月瞬时最大风速30.2m/s(12级),高空作业面风速递增2.3级
高
Ⅰ
12项
低温冻害
冬季平均气温-18℃,最低-35℃,冻土深度1.9m
中
Ⅱ
8项
扬尘污染
春季(4-5月)沙尘暴日数22天,TSP浓度最高达1.8mg/m3
中
Ⅱ
10项
植被破坏
表土腐殖质层厚度20-30cm,破坏后自然恢复周期≥5年
高
Ⅰ
15项
鸟类碰撞
春秋季候鸟迁徙期(3-4月、9-10月),途经白枕鹤、蓑羽鹤等保护鸟类
高
Ⅰ
9项
1.2.2作业风险分级管控
作业类型
风险点
管控措施等级
具体防护手段
设备数量
风机吊装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特级
双钩安全带+速差防坠器+生命线系统,风速≥10m/s时停工
72套
GIS设备安装
静电放电、触电
一级
防静电服+接地系统+绝缘垫,湿度>30%RH时停止作业
20套
铁塔组立
抱杆倾覆、构件坠落
一级
四点拉线+扭矩扳手检测,螺栓紧固率100%
136基
岩石基础爆破
飞石伤害、粉尘污染
二级
静态爆破+防尘网+警戒区,爆破前24小时通知周边5km范围内居民
18处
1.3措施费编制依据与分配原则
1.3.1法规标准清单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1)第3.1.3条(基坑工程)、第3.6.3条(高处作业)、第3.13.3条(施工用电)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T51296-2018)第5.2.4条(风机基础)、第7.3.2条(吊装作业)、第8.2.3条(线路施工)
《草原防火条例》(国务院令第541号)第19条(施工防火要求)、第22条(防火隔离带设置)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第25条(植被恢复标准)、第32条(施工表土保护)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3部分:风力发电》(DL5009.3-2013)第6.3.3条(电气安全)、第7.2.4条(高空作业)
二、升压站工程安全文明措施费使用明细
2.1土建施工阶段
2.1.1基坑工程专项措施
2.1.1.1湿陷性黄土处理体系
钢板桩支护系统:采用SP-IV型拉森桩,长度18m,截面模量2142cm3,基坑周长240m,设置9道锚杆,Φ32mmHRB400钢筋,长度12m,入射角15°,腰梁采用2[20a槽钢,间距2.5m,共计240延米。配套钢围檩连接件240套,基坑监测用测斜管,直径70mm,长度20m,6根,静力水准仪8点,数据采集频率1次/2小时,预警值设定为水平位移2mm/天、沉降3mm/天。
灰土挤密桩加固:处理范围5m×5m×8m(长×宽×深),桩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