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
日期:
小学生校园扭伤应急救护
CATALOGUE
目录
01
校园扭伤预防机制
02
伤情识别与评估
03
应急处理核心流程
04
医疗工具规范使用
05
多方协作处置程序
06
后续跟进管理方案
01
校园扭伤预防机制
安全活动教育要点
普及应急自救知识
让学生了解扭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03
向学生传授运动安全知识,包括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
02
加强运动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正确姿势
在进行各类活动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姿势,以减少扭伤风险。
01
运动场地检查规范
对运动场地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性能良好。
定期检查运动设施
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设施,避免学生因设施问题而扭伤。
维修损坏设施
保持运动场地清洁、干燥,防止因湿滑或杂物造成扭伤。
场地清洁与保养
课间行为管理建议
合理安排课间活动
避免学生在课间进行过于激烈的活动,减少扭伤风险。
01
加强学生自律意识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间秩序,避免追逐打闹等危险行为。
02
教师监督与引导
教师应加强课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行为,确保学生安全。
03
02
伤情识别与评估
肿胀与变形判断标准
受伤部位皮肤比周围皮肤稍肿胀,但无明显的变形或凹陷。
轻微肿胀
中度肿胀
严重肿胀
受伤部位皮肤肿胀明显,且出现局部变形或凹凸不平。
受伤部位皮肤紧绷发亮,变形明显,甚至出现水疱或淤血。
疼痛程度分级方法
重度疼痛
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甚至可能伴随意识模糊或昏迷。
03
疼痛较重,难以忍受,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如不能走路或拿重物。
02
中度疼痛
轻度疼痛
疼痛可以忍受,能够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如走路、写字等。
01
关节能够活动,但范围受限,且活动时伴有疼痛。
轻微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范围明显缩小,活动时疼痛加剧,可能需要借助外力。
中度活动受限
关节完全不能活动,即使轻微尝试也会引发剧烈疼痛。
重度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受限观察
03
应急处理核心流程
立即停止活动原则
立即停止运动或活动
扭伤后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伤势。
01
休息与静养
让学生静坐或平躺休息,避免扭伤部位承重或活动。
02
寻求帮助
若伤势较重或无法自行处理,应立即向老师或校医求助。
03
现场冷敷操作步骤
使用冰袋、冰毛巾等冰冷物品对扭伤部位进行冷敷。
冷敷材料选择
冷敷方法与时间
冷敷注意事项
将冷敷物置于扭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冷敷3-4次。
避免冻伤,冷敷时应垫上毛巾等物品,防止直接接触皮肤。
加压包扎技术要点
包扎材料选择
使用绷带或纱布等物品对扭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
包扎方法
包扎后观察
将绷带或纱布缠绕在扭伤部位,力度要适中,避免过紧或过松。
定期检查包扎部位是否过紧或过松,以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或拆除包扎。
1
2
3
04
医疗工具规范使用
冰袋替代方案选择
冷却喷雾
市面上有专门的冷却喷雾,可以快速冷却皮肤,减轻疼痛和肿胀。
03
将干净湿毛巾放入密封塑料袋内,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室,使用时取出敷于患处。
02
湿毛巾
冰冻凝胶包
可以置于冰箱冷冻室,作为冰袋的替代品,使用时敷于患处。
01
弹性绷带缠绕技巧
将弹性绷带从患处远端开始缠绕,逐渐向近端紧缠,注意绷带要保持一定的张力,但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正确的缠绕方法
绷带要平整,避免卷曲或打折,同时要注意不要将绷带缠绕得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固定效果。
缠绕时的注意事项
拆卸绷带时,应先松开绷带的一端,然后缓慢地将绷带卷起,避免绷带突然松开造成皮肤损伤。
拆卸方法
用于清洗和消毒伤口。
医用消毒棉球和棉签
适用于小伤口的包扎,具有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
用于包扎和固定伤口。
01
03
02
急救箱标准配置
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扭伤、瘀伤等。
用于剪开绷带、纱布或处理伤口周围的毛发等。
04
05
红花油或活络油
医用纱布和绷带
剪刀和镊子
创可贴
05
多方协作处置程序
教师介入通报流程
立即评估伤情
教师需要迅速判断学生扭伤的程度,并立即采取初步急救措施。
01
向校方汇报
教师需要尽快将事故情况向学校相关部门或领导汇报,以便协调处理。
02
安抚学生情绪
在事故发生后,教师需要安抚受伤学生的情绪,避免学生因过度紧张或恐慌而影响救援工作。
03
家长联络沟通策略
听取家长意见
教师需要尊重家长的意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讨处理方案。
03
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需要传递准确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受伤时间、地点、部位、程度等。
02
传递准确信息
及时通知家长
教师需要尽快与受伤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告知事故情况和学生的伤情。
01
医疗对接注意事项
在发生扭伤等意外事故时,学校应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初步救治和评估。
安排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