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82.94 KB
总页数:3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3.84万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是人们共同参与的、周期性的庆祝传统新年的时刻,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观念与精神价值,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活态传承着中华文明。

春节文化既有变异性,也有稳定性,其内蕴的家庭团聚、社会和谐、祈福纳祥、辞旧迎新等精神价值取向数千年来变化甚微。这些稳定的精神传统融入周期性实践的过年民俗仪式中,为中国人提供了文化认同感。

中国人对过年的家庭团聚仪式极为重视,除夕全国各地都有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的习俗,饭前举家叩拜先人遗像,而且祭祀之后一般不送神,意思是“请祖宗在家过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除夕、大年初一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初一日各不相往来”,更不能在亲友家吃饭。过年不仅是家人团聚,也是与祖先共聚,此间既蕴含着中国人重视亲情的家庭伦理观念,又暗含着中国人对生命绵延不息以及个体生命之意义的独特理解。一年一度仪式化的年夜饭,反复强化着中华民族最为根本的伦理观与人生观。

过节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从《四民月令》来看,汉代过年时就要给乡党耆老拜年。对于拜年带来的功能,《岁华忆语》写道:“肆夥索欠,至天明与债家口角,甚至用武,元旦途遇,必互揖道‘恭喜’,顷之龃龉,曾不芥蒂。”可见春节是一种富有智慧的社会制度设计。明清以来,全国各地都会在春节期间举办社火、庙会、灯会等集体活动。在过年这样一个“阈限”时段,人们共同参与这些集体活动更容易超越日常身份限制,走向交融与团结。

如果对传统新年的节俗、节物进行分类的话,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驱祟辟邪,如“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服却鬼丸、喝岁酒、贴门神等;另一类是祈福纳祥,如贴春联、放烟花、系中国结,以及把“福”字倒贴寓意福到,年夜饭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大年初一吃水饺寓意发财、有弯必顺,吃柿饼、橘子寓意“百事大吉”。宋代之前,过年节俗、节物以驱祟辟邪为主;宋代之后,尤其明清以来,节俗、节物则以祈福纳祥为主,如《燕京岁时记》中提及的堂花(牡丹配金橘,寓意富贵满堂)、摇钱树、迎喜神等。过年蕴含的祈福纳祥观念及其文化表现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春联、中国结等已经成为具有标识性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

虽然从物理时间来看年年岁岁都一样,但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新年意味着全新的开始。年前,要理发沐浴、打扫房屋、贴窗花。除夕上午便开始更换春联、门钱、门神,不仅户门、房门要张贴新的春联,鸡圈、猪圈、牛马圈也要贴一张新的“六畜平安”横条或“福”字。新年伊始,“小民虽贫者,亦需新洁衣服”。在中国人的民俗知识体系中,燃放爆竹、“破五”、闹元宵等仪式都是为了迎新。迎新观念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中国人坚韧、乐观的社会文化心理,即无论日子多苦多难,都期盼着新年是一个转折点,是美好未来的开端。

(摘编自季中扬《春节:中华文明的活态传承方式》)

材料二:

非遗是民族特性、民族美学的体现,只有在活态传承与保护中才能激发恒久活力。春节从萌芽、演化到定型,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心理基础。在非遗保护中,人是最重要的载体,生活是最生动的场景。文化和旅游部统筹联动全国各地开展春节“村晚”大联欢,举办“赏年画,过大年”、云游书香等活动,推动“村晚”进社区、进街区、进景区,通过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春节年俗,有助于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提升全民保护非遗的意识。

过春节,人们不仅能看看热闹,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春节文化。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价值观念与审美追求。人们可以在系列年俗中,感受春联、年画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感受除夕守岁所凝聚的美好憧憬,感受舞龙、舞狮所展现的文化融合,感受年夜饭所承载的喜乐亲情。春节集成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让人们体验到家国情怀、仁义忠孝等价值追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春节还成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全球近二十个国家将农历新年确立为法定节假日,春节越来越成为世界性节日,展现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

在当代社会,活态传承春节文化必须面向当代社会与生活之变迁,主动创新庆祝春节的方式。事实上,随着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代社会已经创造出了诸多庆祝春节的新方式。数智技术打造了春节数字景观,在虚拟空间营造了浓厚的春节气氛。不管是网上年货、云拜年、数智春联,还是虚拟春节场景,仍然传承着拜年、聚会等春节的核心节俗,使用着春联、烟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