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美澳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7.05 M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9.48千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美澳联考2024-2025学年

高一下学期3月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前两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中5km范围内平均海拔约2722m。截至2022年9月12日8时0分,共记录到余震2715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16次。此次地震造成多人伤亡,其中82.8%的伤亡是由地震诱发的次级地质灾害引起的。地震发生后,泸定县湾东河形成堰塞湖。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救援难度较大的原因是()

①天寒地冻,交通不便②高原山地,空气稀薄③震级较高,余震频繁④生态脆弱,植被稀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材料中的次级地质灾害最可能是指()

A.泥石流 B.滑坡 C.台风 D.海啸

3.针对地震发生后,泸定县湾东河形成堰塞湖,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开挖泄流槽自然疏导 B.截流上游河道,控制水流

C.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 D.疏散上游居民,预防不测

【答案】1.C2.A3.A

【解析】

【1题详析】

根据材料,此次地震发生在9月初,此时为秋季,气温较高,①错误;震中5km范围内平均海拔约2722m,说明震中位于高原山地,海拔高,空气稀薄,②正确;此次地震震级为6.8级,震级较高,“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16次”,余震频繁,③正确;生态脆弱,植被稀少与救援难度无关,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析】

地震诱发的次级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在强降水的环境下地震可能诱发泥石流,材料中无大强度降水的天气信息,B正确,A错误;台风属于气象灾害,海啸属于水文灾害,CD错误。故选A。

【3题详析】

地震发生后,泸定县湾东河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应开挖泄流槽自然疏导,A正确;截流上游河道,控制水流,对堰塞湖问题的解决没有根本影响,B错误;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不能解决堰塞湖水位上升的问题,C错误;疏散上游居民,预防不测,不能解决堰塞湖水位上升的问题,D错误。故选A。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境内的亚马孙平原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1960年,该国首都由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移至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下图为巴西目前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巴西目前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沿海分布较多,内陆分布较少 B.较低纬度分布多,较高纬度分布少

C.主要集中分布在河流附近 D.主要集中分布在首都附近

5.巴西人口很少分布在亚马孙河流经的亚马孙平原,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开发,资源枯竭②地震频繁,灾害较多③赤道穿过,气候湿热④河流密集,不易开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巴西首都的迁移明显导致()

A.该国人口重心加快向南移 B.里约热内卢人口容量降低

C.巴西利亚环境承载力上升 D.该国人口迅速在高原聚集

【答案】4.A5.D6.D

【解析】

【4题详析】

读图可知,巴西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内陆地区人口稀疏,A正确。受气候等因素影响,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生存,因此,巴西人口在较低纬度地区分布较少,在较高纬度分布较多,B错误。图中显示亚马孙河流域人口较少,巴西利亚附近不是人口集中分布区,因此人口没有集中分布在河流附近或首都附近,CD错误。故选A。

【5题详析】

亚马孙平原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湿热难耐,同时河网稠密且热带雨林环境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开发与定居,③④正确。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目前并未枯竭,①错误。该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较少,地震灾害较少,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析】

巴西将首都由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旨在带动内陆开发,促使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