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下图为小组绘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现象与空白图框对应正确的是()
①海水盐度下降②冰层覆盖减少③北极熊食物来源减少
A.①—Ⅰ②—Ⅱ③—Ⅲ B.②—Ⅰ①—Ⅱ③—Ⅲ
C.②—Ⅰ③—Ⅱ①—Ⅲ D.③—Ⅰ②—Ⅱ①—Ⅲ
2.小组根据研究结果撰写报告,最适合的标题是()
A.如何减少碳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动物生存困境
C.人类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危机意识 D.全球变暖与北极地区动物生存困境
【答案】1.C2.D
【解析】
【1题详析】
读图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导致②—I冰层覆盖减少,北极熊栖息繁衍的场所减少,被迫转移到其他地区。另外,融化的淡水入海,①—Ⅲ海水盐度下降,导致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减少,鱼类也减少,海豹数量也随之减少,海豹是北极熊的主要食物,会导致③—Ⅱ北极熊食物来源减少。综上,C正确,ABD排除。故选C。
【2题详析】
从图表可以看出,材料主要讲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动物的影响,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动物生存困境,B错误、D正确;该研究并未探讨如何减少碳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危机意识,AC错误。故选D。
下图为“世界某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的该类气候分布较狭窄,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轮廓 D.洋流
4.该类气候在乙地分布区域的最高纬度高于丙地,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洋流
C.海拔高低 D.海陆分布
【答案】3.B4.D
【解析】
【3题详析】
图中甲地区和乙地区都是地中海气候,但乙地区所在的南美洲大陆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该气候类型向东扩展,因此面积狭小,与海陆轮廓关系不大,B正确、C错误;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甲乙两地纬度位置没有差异,A错误;两地沿岸都有寒流经过,D错误。故选B。
【4题详析】
读图可以看到,乙地南部陆地分布的纬度高,丙地纬度较高处没有陆地。所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D正确;两地的大气环流相同,均是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A错误;虽然洋流可以影响气候的分布,但它不会显著改变气候类型在纬度上的分布范围,洋流的影响相对较小,B错误;两地比较的是纬度分布上的差异,气候类型都分布在沿海地区,与海拔高低无关,C错误。故选D。
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面小题。
5.“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
6.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答案】5.B6.C
【解析】
【5题详析】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都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故C排除;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
【6题详析】
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刺槐作为植被恢复的一种重要先锋树种,在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如图示意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刺槐林平均土壤水分、固碳、植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随造林恢复年限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7.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
A.土壤养分平衡 B.植被种类多少
C.土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