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
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5年1月28日,某国际研究团队确认了一颗位于宜居带的超级地球的存在。这个行星名为HD20794d,质量约是地球的六倍,围绕距地球20光年外的恒星运行,且其轨道呈椭圆形。完成下面小题。
1.行星HD20794d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银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
2.与地球相比,行星HD20794d具有()
A.更厚的大气层 B.更短的公转周期
C.更高的温度 D.更多的液态水
【答案】1.B2.A
【解析】
【1题详析】
题意表明,HD20794d围绕距地球20光年外的恒星运行,太阳系最大直径约2光年,因此行星HD20794d不可能位于太阳系,地月系更小,也不可能位于地月系,银河系的直径介于10万光年至18万光年之间,因此行星HD20794d应位于银河系,不可能位于银河系之外的河外星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析】
行星的质量越大,其引力也就越大,能够吸引更多的气体聚集在其周围,从而形成更厚的大气层。行星HD20794d质量约是地球的六倍,所以相比地球,它可能具有更厚的大气层,A正确。行星公转周期与它和恒星的距离以及恒星的质量等因素有关。题目中未给出关于行星HD20794d与所绕恒星距离等相关信息,无法确定其公转周期比地球短,B错误。行星的温度主要取决于它与恒星的距离、大气层的保温作用等因素。由于不知道行星HD20794d与所绕恒星的距离等情况,不能得出它温度更高的结论,C错误。虽然行星HD20794d位于宜居带,但液态水的存在不仅与是否处于宜居带有关,还和行星的温度、大气成分等多种因素相关。仅根据现有信息,无法确定它比地球有更多的液态水,D错误。故选A。
2025年2月10日,天文爱好者们迎来了一次月掩火星现象。行星掩月是指从地球上观测到某行星被月球遮盖的现象。下图为该日浙江地区月球升起至落下的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本次“月掩火星”出现时,浙江能观测到的月相最接近()
A. B.
C. D.
4.三天后,若在月球上观察地球,看到的是()
A.亮面在左 B.亮面在右 C.几乎无亮面 D.几乎全是亮面
【答案】3.A4.C
【解析】
【3题详析】
根据图中月球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可知,月球15:28从东边升起,22:43位于正南,05:55在西边落下,月出时间(15:28)在白天,此时太阳尚未落山,月球在白天升起,但需太阳光足够弱时才能被肉眼观测(通常接近傍晚)。月落时间(5:55)在日出前,说明月球整夜可见,直至清晨落下,符合接近满月的特征。满月时月出与日落同步(约18:00),而此例月出提前至15:28,表明距离满月尚有数日,处于盈凸月阶段(月面高度亮但未完全圆),故A正确;B图为满月,C图为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亮面在左侧。D图为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亮面在右侧。所以本次“月掩火星”出现时,浙江能观测到的月相接近满月但未全满,BCD错误。故选A。
【4题详析】
当在地球上看到满月时,此时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新月(几乎无亮面),因为日、地、月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地球。三天后月相变化较小,在月球上观察地球,看到的依然几乎无亮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科考队在柴达木盆地发现湖泊与风蚀雅丹共存景观,雅丹垄槽部分淹没于水中,湖岸线处可见多层钙质胶结层,层次差异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水上雅丹”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A.湖相沉积+后期冰川刨蚀 B.风蚀切割+入湖径流增加
C.流水溶蚀+地壳沉降蓄水 D.海浪侵蚀+构造抬升成陆
6.湖岸线钙质胶结层指示的气候变迁过程是()
A.持续湿润→湖泊扩张溶解钙质 B.长期寒冷→冻融裂隙填充钙质
C.长期干旱→风沙磨蚀岩层表面 D.干湿交替→蒸发浓缩析出钙质
【答案】5.B6.D
【解析】
【5题详析】
结合和所学知识材料分析,“水上雅丹”形成的主要过程为:柴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