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
3月月考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阴影部分代表陆地,非阴影部分代表海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所代表的半球及其季节最可能是()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夏季
2.图示中M地的地形可能为()
A.平原 B.山地
C.山谷 D.盆地
3.图示中N地的气温可能为()
A.-6℃ B.-3℃
C.3℃ D.6℃
【答案】1.A2.B3.A
【解析】
【1题详析】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越向北,温度越低,可判断为北半球,且同纬度地区相比,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气温,为冬季,选A。B、C、D错误。
【2题详析】
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判读,M地的气温低于纬度相当的两侧地区,说明M地的地势较高,为山地,选B。A、C、D错误。
【3题详析】
N地为岛屿,冬季气温应低于同纬度的海洋,结合等值线判读规则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可得:-10℃N地气温-5℃,选A。B、C、D错误。
江淮气旋通常是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锋面气旋,其形成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密切相关。当其进入黄海和东海后会影响渤海海域,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下图为江淮气旋的移动路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江淮气旋最为活跃的季节是()
A.冬季和初春 B.春季和初夏
C.夏季和初秋 D.秋季和初冬
5.图示时间,从风向角度分析甲、乙、丙、丁四地受渤海风暴潮(风吹向陆地)影响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4.B5.D
【解析】
【4题详析】
江淮气旋的发生与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冬季,该地区主要受陆地冷高压控制,中心气压高,不易形成气旋,A、D错误;春季,陆地升温快,冷暖气团交汇频繁,6月份,雨带移到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夏季,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并控制该地区,使得江淮气旋的形成受到一定的抑制,秋季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不利于江淮气旋的生成,春季和初夏江淮气旋活跃,秋季较少,B正确,C错误。故选B。
【5题详析】
由图可知,甲地西侧气压高,且位于渤海的西岸,甲地吹离岸风,受渤海风暴潮影响很小,A错误;乙、丙、丁三地的吹迎岸风,但丁地附近等压线密集,风速大,故受风暴潮影响最大,D正确,BC错误。故选D。
下图示意东北地区的长白山主峰白头山(41°55′N,128°11′E)和张广才岭主峰白老山(44°07′N,127°59′E)垂直自然带分布状况。偃松是生长发育在海拔较高的寒温带针叶裸子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6.相比白头山,白老山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A.海拔较低 B.风力较大
C.水分较多 D.光照不足
7.根据材料推测,偃松()
A.喜阴 B.耐寒
C.高大 D.根深
【答案】6.A7.B
【解析】
【6题详析】
在白头山有苔原带主要是海拔高度高,山上气温低。白老山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达不到形成苔原条件,A正确:风力大小不是形成苔原带的条件,B错误:白老山纬度更高,C错误:白老山最上层光照较充足,D错误。故选A。
【7题详析】
偃松位于白老山最高处,纬度高,且海拔高,气候寒冷,因此耐寒,B正确:山上光照较好,A错误:山顶风大,树干通常伏卧状,C错误:高山上土壤贫而浅薄,根不深,D错误。故选B。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9.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答案】8.D9.D
【解析】
【8题详析】
结合图例可读出,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按单一的植被指标划分的,A错误;自然区之间一般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B错误;四区域代表不同的自然带,属于同一层次,C错误;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D正确。故选D。
【9题详析】
结合图例可知甲区域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非常充足,A错误;乙为荒漠,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