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西省长治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2.49 M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8.03千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西省长治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为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划分时参考的自然要素有()

①热量条件②地形地貌③植被状况④矿产资源⑤地表物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2.图中有部分区域边界与省界完全重合,是因为()

A.省区界线即为自然区划界线 B.考虑不同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C.更有利于治理措施实施管理 D.各省制定的治理措施相对一致

3.图示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中心可能位于()

A.黄土塬沟壑区 B.农灌区

C.土石山区 D.河谷平原区

【答案】1.B2.C3.D

【解析】

【1题详析】

图例显示,图示区域划分为土石山区、沟谷平原、农灌区、黄土沟壑区等区域,根据内部区域的名称判断,划分图示区域的主要地理要素是地貌地形、植被覆盖状况、地表物质的状况等。区域名称中没有热量和矿产地理特征差异性,因此这些要素不是划分图示区域的指标,②③⑤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析】

省区界线为行政划分界线,A错误;区域的治理与经济水平无关,B错误;省区与治理的自然区重合,更有利于治理措施实施管理,C正确;治理措施要根据不同自然区的生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措施没有一致性,D错误;故选C。

【3题详析】

河谷平原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城镇的规划与建设,最有可能成为区域的经济活动中心,黄土塬沟壑区和土石山区人口稀少,难以成为经济活动中心,AC错误,农灌区为农业生产场所,不会成为经济活动中心,B错误,故选D。

悉尼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预测未来人口将从520万增长至800万(2056年)。《大悉尼区域规划2056》提出了东部—港城(既有CBD为核心)、中部—河城(帕拉玛塔市为核心)和西部—园城(新建西悉尼机场为核心)三城并驾齐驱的空间构想(如图),实现城市从“圈层蔓延”到“轴向延伸”的弹性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未来悉尼规划为三城并驾齐驱的空间构想的首要目的是()

A.应对人口增长 B.提升国家形象

C.加强区域管理 D.吸引国家投资

5.悉尼要实现空间结构的“轴向延伸”应优先()

A.保护生态环境 B.调整产业结构

C.改善居住条件 D.增强交通联结

6.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多中心城市结构能最大程度提高各类资源的配置效率。东部、中部、西部三城的产业功能定位分别是()

①物流、交通、旅游业②创新产业、金融服务③健康、教育、制造业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答案】4.A5.D6.B

【解析】

【4题详析】

由材料可知悉尼人口将继续快速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城市空间规划和治理提出了挑战。为此,悉尼提出了2056年的悉尼大都市战略规划,更加突出了组合城市的概念,三城并驾齐驱的空间构想的首要目的是应对人口快速增长,A正确;其他选项材料中并无体现,BCD错误。故选A。

【5题详析】

为增加“三城”之间的有效联系,进一步促进各中心片区的集约开发,实现空间结构沿“轴向延伸”的弹性生长,需要优先增强“三城”的可达性和连通性,在最大化利用已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新增包括地铁、轻轨、公路等交通设施,以高等级、多元化种类的综合廊道充分串联各核心城市,D正确;保护生态环境?:虽然这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但它更多是作为发展的前提和约束条件,而非直接推动空间结构延伸的因素,A错误;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影响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就业分布,对空间结构的直接影响有限,B错误;居住条件的改善主要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与空间结构的轴向延伸不直接相关,C错误。故选D。

【6题详析】

根据“三城”现有的区位条件,东部—港城是建立在原有悉尼中心CBD基础上的,发展较为成熟,既要提升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要大力发展信息传媒、科技服务等创新产业;中部—河城依托奥林匹克公园(2000年悉尼奥运会举办地)和中间节点区位优势,应重点打造健康、教育、先进制造业等多元化的经济体系;西部—园城属于新开发区域,靠近西部山区和国家公园,应以新建机场为契机,携手旅游业,共同打造悉尼的第三中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广东T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消费电子产品的企业。2004年在波兰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生产的零部件大部来自于中国,产品销往欧洲。2016年,T集团选择了实现准时化运输的中欧班列,摒弃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