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3.23 M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7.69千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

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11月4日,神舟18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天宫空间站工作了192天的3名宇航员顺利回家。运行期间天宫空间站距离地表约400km,绕地球一圈时间大约为90分钟,空间站表面在太阳照射下(即白昼)最高温度可达150℃以上,而进入地球阴影里(即夜间),温度最低可达-100℃以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干扰空间站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月相变化B.地球自转C.太阳辐射D.太阳活动

2.神舟18号飞船返回舱在最后10km的着陆过程中()

A.穿过电离层B.穿过臭氧层C.气压持续升高D.温度持续降低

3.运行期间空间站表面的昼夜温差大,原因是()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②白天空间站吸收的大气辐射多

③夜晚大气对空间站的保温作用强

④夜晚空间站吸收的大气辐射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D2.C3.C

【解析】

【1题详析】

空间站和地面指挥系统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受到太阳活动如耀斑、太阳风暴等的影响最大,可能造成干扰或中断;月相变化与通信联系没有关系,A错;地球自转影响地球昼夜变化,B错;太阳辐射与通信无关,C错。故选D。

【2题详析】

根据题意,最后10千米时,返回舱已经进入对流层。结合对流层的特点可知,对着高度的降低气压升高、温度升高,因此离地面越近气压越高;电离层在高层大气,C对A错;臭氧层在平流层,B错。故选C。

【3题详析】

空间站运行期间距离地面400千米。根据书本知识,此时已位于地球的外大气层,空气非常稀薄。大气层可以削弱太阳辐射,也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因此,在空气稀薄的地方太阳辐射更强,同时保温作用也更弱,从而造成昼夜温差大的现象。由于空间站所处空间大气稀薄,因而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①正确;白天空间站主要吸收太阳辐射,②错误;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空间站保温作用弱,空间站吸收大气辐射少,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列小题。

4.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宙末期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5.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答案】4.B5.A

【解析】

【4题详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析】

根据材料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的生存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因此百岁兰根系发达,便于获取地下水,A正确;沙漠地区降水少,水是植物生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叶片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储存水分,而不是因太阳辐射强,避免灼伤,B错误;沙漠地区动物活动比较少,而且一生只长两片叶子是为了适应沙漠干热环境,减少蒸发,C错误;茎短主要是减少水分蒸发,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D错误。故选A。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树木枯枝落叶多,因此森林土壤最肥沃

B.生物为土壤提供有机物,从而改变土壤结构

C.植物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

D.生物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

7.与缓坡相比,陡坡土壤一般较薄,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风化基岩B.矿物颗粒C.土壤微生物D.地表径流

【答案】6.B7.D

【解析】

【6题详析】

森林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往往比不上草原植被,土壤并不是肥沃的,A错误;生物为土壤提供有机物,从而改变土壤结构,B正确;气候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C错误;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D错误。故选B。

【7题详析】

陡峭的山坡,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