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黑杨树具有生长快、吸水多的特点,产于我国新疆。其因良好的经济效益被引进并大面积种植于洞庭湖地区,但却使得当地生态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当地引进黑杨树,主要是为了()
A.获得木材资源 B.防治水土流失
C.调整种植结构 D.防风固沙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因良好的经济效益,黑杨树被引进并大面积种植于洞庭湖地区,森林提供木材是其经济价值,A正确;洞庭湖地区地处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风沙活动不严重,D错误;洞庭湖地区为平原,水土流失较轻,B错误;调整种植结构主要是针对农作物种植,引进黑杨树主要是为了获得木材从而获得经济效益,C错误。故选A。
2.可以有效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人工降雨,加快污染物的沉降 B.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 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
【答案】C
【解析】人工降雨对当时天气状况要求很高,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A错;减少外出和加强空气污染监测不能减少雾霾的发生,B、D错;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降低空气中颗粒物排放量,从而减少雾霾的产生,C对。故选C。
PM2.5因直径微小又称“可入肺颗粒”。当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PM2.5会长期滞留在低空,达到250微克/立方米以上即为空气严重污染。据分析,我国北方某城市大气污染物PM2.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下图示意该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时段与气温日变化分布。据此充成下面小题。
3.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是()
A.0-4时 B.6-10时
C.12-16时 D.16-20时
4.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发生时影响该城市的气象条件为()
A.冷锋过镜,西北风较强
B.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不稳定
C.雨雪较多,空气湿度增加
D.冷空气活动减弱,风速较小
【答案】3.B4.D
【解析】
【3题详析】
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应当是污染气体最多又不容易扩散的时段。题目中的四个时段中,10-15时和15-19时虽然车辆通过次数多,排放的尾气多,但这两个时段气温较高,气流上升旺,污染气体容易扩散;0-4时和6-9时两个时段,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微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但0~4时汽车通过次数少,排放尾气少,而6~9时车辆通过次数高,排放尾气多,因此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析】
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发生在6~10时,冷锋过境,西北风较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降低大气污染,A错误;此时段气温较低,对流较弱,大气比较稳定,B错误;雨雪天气有利于降低大气污染,净化空气,C错误;冷空气活动减弱,风速较小,大气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加重大气污染,D正确。故选D。
5.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人们即使再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这说明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
A.过程的不可逆性 B.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广泛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描述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难以恢复其生物多样性,体现当代环境的过程的不可逆性,A正确;根据材料无法说明当代环境问题的不可预见性、规模的全球性以及广泛性,BCD错误,故选A。
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林地比重最大,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土地利用的突出优势
B.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占15.72%,说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随着人口增长,我国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均土地数量将会减少
D.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将会减少
7.我国政府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的根本原因是()
A.耕地土壤肥沃 B.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C.耕地使用存在浪费现象 D.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答案】6.C7.D
【解析】
【6题详析】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可利用草地比重最大,A错误;沙漠、石头山地、永久积雪冰川虽然比重大,但是都难以利用,不能成为后备土地资源,B错误;人口数量增加,人均土地数量就会减少,C正确;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工矿、交通、城市用地还会进一步增大,D错误。故选C。
【7题详析】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就要保护耕地,因此保护耕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D正确;耕地土壤肥沃、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是耕地的特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