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考历史试题
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占20%;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占20%,第三单元至第五单元占60%。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农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近似自然状态。其特征为使用石制工具,如石刀、石铲等,耕作方法粗放,采用刀耕火种,且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来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生产发展缓慢。这表明原始农业()
A.生产方式受自然环境制约大 B.使人类开始定居并形成村落
C.推动了社会分工与文明进步 D.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初步尝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始农业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近似自然状态,使用的是石制工具,耕作方法粗放,采用刀耕火种。这些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环境,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原始农业与人类定居和形成村落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原始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特征,没有体现出其对社会分工和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初步尝试”否定了原始农业产生之前早期人类改造自然的努力,排除D项。故选A项。
2.近代史学家指出:“秦之时,“邮”司长途公文书信之递,若为近距,则以“步传'行之。于邮传之式,秦多采接力之法以传文书,依官府所定固途,使司职邮递者逐站递传焉。”这一记载反映出()
A.秦朝交通网络普及发达 B.步传方式阻碍信息的传递
C.邮传制度推动文化繁荣 D.秦朝通讯体系严密且规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从“邮”负责长途、“步传”负责近距,还有接力传送、依固定路线、专人司职等信息,可以看出秦朝通讯体系严密且规范,D项正确;材料仅提及长途“邮”和近距离“步传”,这并不能表明交通网络得到普及,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说近距离用步传,且提到了秦朝采用接力之法逐站递传,没有表明步传方式阻碍了信息传递,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在描述邮传的方式和组织形式,未涉及邮传对文化繁荣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3.《南齐书》载:“晋初太学生三千人,既多猥杂,惠帝时欲辨其泾渭,故元康三年始立国子学,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学……太学之与国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据此可以推知,西晋早期()
A.教育专业化趋势增强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官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D.门阀士族势力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学”“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可知,国学与太学成为区分士庶的重要手段,国子学的创立也成为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D项正确;“专业化”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西汉时期,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材料考查士族发展,未涉及官员考核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在宋朝,马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马车的种类繁多,从简易的农用车到装饰华丽的贵族座驾,它们的设计和结构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这表明,宋朝的马车()
A.促进了工商业集镇的兴起 B.呈现出多元化与阶层性
C.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革新 D.因商业繁荣而种类增加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马车既是交通工具又是地位的象征,种类多样,为不同阶层所用,体现出多元化与阶层性,B项正确;材料只是述及马车的特征,并不能说明其促进工商业集镇兴起,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交通工具对手工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马车种类多,普通农用车可能是自己制作的,贵族座驾可能是官营的,此两类情况皆与“商品”无关,且商业繁荣泛指很多领域,与马车交易未必有逻辑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下图所示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发行的邮票。由邮票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
仿印票·仅用于文化宣传
A.郑和下西洋旨在传播中华文化 B.古代中国航海技术已领先世界
C.中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 D.明朝的对外交往以经济为核心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船队到达多地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域间文化的相互交融,C项正确;郑和船队与各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并非单纯传播中华文化,排除A项;邮票内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