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三下学期第六次学业水平联合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293.32 K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53万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

第六次学业水平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的部分遗存。由此可知,仰韶文化时期()

类别

遗存

陶器

以红陶为主,有大量的彩陶,其图案丰富多样,包括几何纹、动物纹等

石器

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铲、石刀等,刃部锋利,且有部分石器带有穿孔

骨器

骨针、骨锥等制作精细,骨针的针眼细小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审美观念初步形成

C.生产工具缺乏实用性 D.手工业生产技术较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有大量的彩陶,其图案丰富多样”“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铲、石刀等,刃部锋利,且有部分石器带有穿孔”“骨针、骨锥等制作精细,骨针的针眼细小”可知,陶器制作精美且有丰富图案,石器磨制精细并有穿孔,骨器制作精细且钻孔技术高,这些都体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手工业生产在陶器、石器、骨器制作上有较高技术,D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关于阶级分化的任何信息,无法得出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彩陶有丰富图案,但仅凭这一点不能充分说明审美观念初步形成,而且“初步形成”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石斧、石铲、石刀等生产工具磨制精细且刃部锋利,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图为《汉书·杜周传》中的相关记载。杜延年的经历反映出当时()

(杜)延年字幼公,亦明法律。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余,补军司空……霍光薨后……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

A.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B.政治斗争影响官员仕途

C.选官制度比较灵活务实 D.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霍光死后杜延年的仕途受到了霍光与皇帝、魏相之间政治斗争的影响,遭到丞相弹劾导致免官,B项正确;A项需要材料表明地方与中央的矛盾,而材料呈现了皇帝、丞相与杜延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杜延年在官场中的起伏与政治斗争的关系,而非选官制度,排除C项;丞相行为与皇帝意图一致(都想处置霍氏旧臣),无制约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唐代科举考生中,生徒出自官学,经校内考试合格后荐于尚书省;乡贡由州县逐级选拔,先经县试、州试,合格者送尚书省。礼部主考,考场纪律严格。中第者参加吏部铨选,不合格者或继续备考,或另寻他途。铨选时,综合考量出身、资历、才能等。这表明唐代()

A.考生来源渠道广泛 B.教育体系层级分明

C.人才选拔途径多样 D.科举选拔较为严密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唐代的人才选拔具有官学推荐、乡贡、礼部考试、吏部铨选等多种途径,也即人才选拔途径多样,C项正确;材料提及官学推荐考生和州县逐级选拔考生,但还提及其他方面的人才选拔途径和程序,也即材料主旨是人才选拔,而非考生来源,排除A项;材料中与教育体系相关的信息有限,仅提及官学推荐科举考生,不足以断定教育体系层级分明,排除B项;科举考试后的吏部铨选不属于科举的范畴,也即材料所述唐朝官员选拔机制并不局限于科举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

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极为繁荣,众多家庭参与其中,形成了“织机十室必有”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棉花种植的不断推广 B.纺织技术的显著进步

C.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D.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

【答案】C

【解析】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明清时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江南地区的棉纺织品因其质量优良而受到市场的欢迎,进一步促进了棉纺织业的繁荣,C项正确;棉花种植的不断推广、纺织技术的显著进步、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都为棉纺织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都不是主要原因。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市场需求,即使有充足的原料、先进的技术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产业也难以持续发展,排除ABD项。故选C项。

5.下表为洋务运动期间引进西方技术的部分情况。这反映了()

项目

时间

来源

应用

新式枪炮制造技术

1860年代起

主要从英法等国家

应用于陆军装备更新,改进清军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