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距今5000多年,遗址由女神庙、积石冢和祭坛组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分化和权力神圣化,被誉为中华文明诞生的曙光。该遗址属于
A.仰韶文化 B.良渚文化 C.龙山文化 D.红山文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属于红山文化,其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D项正确;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排除A项;良渚文化主要在长江下游地区,排除B项;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图是春秋时期的酒器青铜牺尊,整体为牛形,牛鼻上穿有一环。该文物可用来证明当时
A.牛耕技术可能出现 B.冶铜技术达到鼎峰
C饮酒之风风靡一时 D.礼乐制度依然盛行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酒器青铜牺尊牛鼻穿环,说明当时可能已经对牛进行驯化和使用,可用来证明牛耕技术可能出现,A项正确;仅从这一件酒器不能说明治铜技术达到顶峰,排除B项;仅凭酒器青铜牺尊无法得出饮酒之风的风靡情况,排除C项;春秋时期,周王室走向衰微,礼乐制度不断遭到破坏,且酒器本身也不能证明礼乐制度的盛行,排除D项。故选A项。
3.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众多措施,其中“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指的是
A.改革货币制度 B.实行盐铁官营 C.推行均输平准 D.抑制工商业者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武帝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通过在各地设均输官和平准官,调节物资运输和平抑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C项正确;改革货币制度主要是统一货币铸造权,即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A项;盐铁官营是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收归官营,排除B项;抑制工商业者是从政策上限制工商业发展,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A.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 B.抑制了土地兼并问题
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D.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答案】C
【解析】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可知,题干所述赋税制度是两税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项正确;两税法规定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并不能完全保证农民有充分生产时间,排除A项;两税法属于赋税制度,并未触及土地所有制的根本,无法抑制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两税法简化了交税方式,扩大了税源和纳税面,让拥有资产和田地的贵族官僚和商客贾人等都须缴纳两税,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财政危机,“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5.蟾宫折桂、金榜题名、魁星点斗、雁塔题名等成语均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蟾宫折桂比喻科举高中进士。金榜题名指科举殿试后,进士姓名被写在黄纸(金榜)上公布,象征功名成就。魁星是古代传说中掌管文运的神灵,其形象常与科举考试相关联。雁塔题名是唐代新科进士在长安大雁塔题名的活动,D项正确;军功爵制按军功授予爵位,排除A项;察举制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其标准是孝廉,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
6.宋代出现了“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的现象。这
A.反映出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B.源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D.表明国家放松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