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601.25 KB
总页数:3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34万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宣称:“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又言:“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被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拒)杨墨者,圣人之徒也。”据此可知,孟子()

A.善于通过辩论阐发其主张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继承发展了孔子政治理论

D.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孟子继承古圣先贤的主张,以觉醒天下人为己任,体现出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B项正确;材料中虽有孟子关于自己要“距杨墨”等表述,但重点不是强调他善于通过辩论来阐发主张,而是突出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做这些事情,是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而非单纯的辩论技巧和阐发主张层面,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具体提及孟子对孔子政治理论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主要是体现孟子自己对觉悟百姓、端正人心等方面的责任担当,排除C项;孔子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材料中孟子的言论主要是关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与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考古学家在对河套地区汉墓进行研究时,发现了大量农耕题材的壁画,如图是陕西靖边老坟梁M1农耕图。农耕图由左右两幅壁画组成,左侧锄地图中有二人着白衣、弯腰锄地,右侧牛耕图中有黑、黄(白)二牛抬杠,后面有一着白衣者持鞭挥赶。这些发现可用于印证当时()

A.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B.出现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

C.铁犁牛耕技术普遍使用

D.陕西艺术创作的逐渐成熟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壁画中既有二人弯腰锄地,又有二牛抬杠的牛耕场景可以看出,当时的农业生产既有田间管理的锄地环节,又有先进的牛耕技术,这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操作,是精耕细作的表现,A项正确;题干及壁画内容主要展现的是农耕场景,没有体现出畜牧业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排除B项;仅从陕西靖边一处的汉墓壁画不能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在当时普遍使用的结论,“普遍”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重点是通过壁画内容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情况,而不是强调陕西的艺术创作,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史载,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即政府设立镇官与税务官对达到一定人口规模的市实施管理,如常熟的梅李、庆安镇就是分别由梅李市、石闼市升级而来。这种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很常见,如北宋熙宁时期,京东、京西两路新设镇就超过了40个;宋代仅苏、常、湖、秀地区就有20余镇。这反映出宋代()

A.市镇经济职能显著增强

B.人口增长速度空前提高

C.商品经济呈现活跃局面

D.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扩大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材料表明,宋代有大量的市上升为镇,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这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呈现活跃局面,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市上升为镇后政治功能增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市的人口规模扩大而上升为镇,没有涉及人口增长速度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南北地区进行对比,也没有提供关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数据或信息,不能得出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4.1780年,乾隆帝命纂《历代职官表》。他认为,无论是丞相还是大学士,其发挥正向作用的关键是“人主太阿不移”,清仿明制,不设丞相,而是创立军机处。这一做法意在()

A.提高地方管理效能 B.优化中央治理体系

C.加强君主专制权力 D.沿袭明朝政区划分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0年的中国。乾隆帝强调“人主太阿不移”,即君主掌握绝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