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211.68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15万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大雅·假乐》开篇即谈道:“假(嘉)乐君子(周王),显显令德(美德)。宜(适合)民(庶民)宜人(群臣),受禄于天。”其中“宜民宜人”“受禄于天”等表述在后世的官方祭典和文人祝词中被反复引用。该作品被后世所推崇,主要得益于其()

A.承载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 B.蕴含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

C.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施政理念 D.阐释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

【答案】A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周王拥有美好的品德,适合治理百姓,得到了上天的保佑和恩赐,后世官方祭典和文人祝词中反复引用“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说明承载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德治并非无为而治,排除B项;材料表明周王以德施政,未提及刑治,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周王仁德“受禄于天”,并不是阐释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

2.魏晋到隋唐时期思想活跃,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而作为主流思想儒学则在挑战中有了新的发展。这表明该时期()

A.中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 B.外来佛教出现本土化趋向

C.社会动荡催生儒学复兴 D.思想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而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学则在挑战中有了新的发展”可知,该魏晋至隋唐时期,道家、佛教对传统儒学形成冲击,思想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中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并没有涉及中外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中国文化的多元特征,材料体现佛教在中国盛行,不能体现外来佛教出现本土化趋向,排除B项;社会动荡使儒学受到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

3.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称临安“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喜爱麦食、羊肉乳类以及藏冰吃冰等风气也在临安兴盛开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趋于完成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C.政局变迁促使人口迁移 D.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包容

【答案】C

【解析】本题描述南宋临安城内饮食风气南北交融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靖康南渡后北人南迁的结果,C项正确。饮食风气与经济重心所在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中饮食业的发展受北方风气影响,城市商品经济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社会风气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4.明初尊奉程朱理学,但当时的理学家以单纯复述朱熹思想为主,学术空气沉闷。明中期,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并鼓吹“致良知”,倡言“知行合一”,使得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渐成分庭抗礼之势。这()

A.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权威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取向 D.有助于学术思潮的转变

【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强调主观能动性,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有助于学术思潮的转变,D项正确;王守仁心学发展了理学,没有动摇理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王守仁心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思想,排除B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海派京剧”舞台上,经常采用大量精巧、可变且华丽的舞台设施,时称“机关布景”,在戏剧演出的招贴上,经常可以看到“全套西洋机关布景”的字样,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西学东渐不断深入

C.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D.中西文化相互借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上海的‘海派京剧’舞台上,经常采用大量精巧、可变且华丽的舞台设施”可知,“全套西洋机关布景”体现的是西方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说明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B项正确;题干中传入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体现不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项;戏剧演出不属于民族工业,排除C项;题目中体现的是西方文化向中国的输入,不是相互借鉴,排除D项。故选B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