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重庆市部分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186.8 K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83万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重庆市部分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周王室行分封,但天子王畿、诸侯封域实际存在着大量由君主直辖的“公邑”,只是周王开展直接统治的都、邑更多分布在王畿地区,治理模式更为稳定;同时周王室也存在向诸侯封域内的“公邑”派出官员进行管理的情形。据此可推知,西周时期的“公邑”管理模式()

A.着眼于强化中央集权 B.对后世县制有所启发

C.维护了周王室的权威 D.是对贵族势力的妥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室向诸侯封域内的“公邑”派出官员进行管理,这种由君主直接派遣官员管理特定区域的方式,与后世县制下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有相似之处。县制的重要特点就是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西周“公邑”管理模式对后世县制在官员任命和管理方式上有所启发,B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所以西周“公邑”管理模式不是着眼于强化中央集权,排除A项;虽然周王室对“公邑”有一定管理,但材料重点强调的是管理模式,并没有明确表明这种管理模式对维护周王室权威的效果,而且西周后期,周王室权威逐渐衰落,排除C项;材料中“公邑”由君主直辖或派官员管理,体现的是君主对部分区域的直接控制,并非对贵族势力的妥协,排除D项。故选B项。

2.下表所示为吐蕃出土的文书中有关唐代西州“译语人”(译官)的部分活动记录。由此可见,译官的设置()

“译语人”名字

参与的活动

何德力

代突骑施首领多亥达干书写领钱收据

康某

领军资练,可能参与行军活动,充当汉军和蕃兵翻译

翟浮知

为化外人(未受到中原礼乐教化影响的人)案件进行翻译,可能同时还充当证人

A.主要服务于政府的外交活动 B.注重职能方面的分工与合作

C.适应了民族交往的多元需要 D.助推了西北游牧民族的交融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译语人为突骑施首领书写收据、在汉军和蕃兵间翻译以及为化外人案件翻译等多种活动,涵盖了经济、军事、司法等多个领域,这表明译官的设置适应了当时民族交往在多方面的需要,C项正确;译语人参与的活动不仅有与外部势力的交往,还有在汉军和蕃兵之间以及处理化外人案件中的翻译工作,并非主要集中于政府外交,排除A项;材料中仅列举了不同译语人的不同活动,没有体现出他们之间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西北游牧民族,还有其他“化外人”等,且译语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翻译来促进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836年—997年和997年—1077年两个时段的中原王朝铜、锡、铅三种金属产能年均增速的研究成果。这些金属产能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时段

836年—997年

1.2%

0.5%

2.4%

997年—1077年

2.1%

4.0%

2.9%

注:相较于836年,1077年中原王朝在籍人口约增长1.2%。

A.政府专卖范围的扩大 B.藩镇割据局面的加剧

C.纸币逐渐流行的冲击 D.商品经济发展的加速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从两个时段金属产能的年均增速可以看出,铜、锡、铅的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加速,对金属制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刺激了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推动了金属产能的增长。同时,人口也有所增长,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金属制品的需求,D项正确;政府专卖范围扩大可能会对金属的生产和销售有一定影响,但专卖政策主要是控制资源和获取财政收入,不一定能直接推动金属产能的增长,排除A项;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较为严重,到了宋代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藩镇割据局面得到有效遏制。而且藩镇割据不利于经济的统一发展和资源的合理调配,通常会对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排除B项;纸币逐渐流行会减少金属货币的使用,从理论上来说可能会降低对金属的需求,进而影响金属产能,排除C项。故选D项。

4.蒙古帝国建立后不久,皇室贵族就委托回回人从事斡脱(蒙古语,特指当时的一种商业行为)。回回斡脱商人在官府的庇护下,以皇帝、后妃、皇太子、诸王的商业代理人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