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十校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438.65 K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95万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有“薄如纸,硬如瓷,明如镜,黑如漆”之美誉,它极有可能涉及的新的制作工艺是()

A.泥条盘筑 B.坯车制坯

C.匣钵焙烧 D.水排鼓风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能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符合“蛋壳陶”的器型特征,B项正确;泥条盘筑是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具有质朴、粗放、自然的特点,不符合“蛋壳陶”的器型特征,排除A项;匣钵焙烧即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与“蛋壳陶”制作无关,排除C项;水排鼓风属于冶铁技术之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下图中包含了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贸易扩大,全球贸易网形成 B.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C.欧洲商人在印度洋贸易占据优势 D.远海航行存在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和材料文字“1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陶瓷”“中东的玻璃器皿”“南亚的珍珠”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航行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的商船不幸沉没,反映出远海航行存在风险性和不确定性,D项正确;据所学,全球贸易网形成是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据所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到达巅峰的标志是明初的郑和下西洋,排除B项;欧洲商人在印度洋贸易占据优势与沉船上全部为亚洲商品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1950年1月3日,《人民日报》刊文:“东北的大米第一次运到上海……上海市民尝到了自己的东北米。华北的煤从来没有坐过火车,这次……源源的运到上海。华北、西北、华中的棉花,在青黄不接的季候……大量运到上海”。有关该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人民政府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提供了强大后盾

C.新中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D.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第二场决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东北的大米第一次运到上海”“华北的煤……源源的运到上海”“华北、西北、华中的棉花……大量运到上海”等信息及所学可知,新中国将煤炭、米棉等大量物资从全国各地运到上海等大城市,通过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成功打退了投机资本的进攻,体现出人民政府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A项正确;据所学,直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才实现了全面恢复,排除B项;据所学,新中国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措施是国家统一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和金融物价稳定等,并非材料介绍的“米棉之战”,排除C项;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第二场决战指的是土地改革,并非“米棉之战”,排除D项。故选A项。

4.1979年邓小平访美,美国总统说:“有4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但是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还是很年轻的。我们能互相学到许多东西。”此时的美国总统是()

A.杜鲁门 B.肯尼迪 C.尼克松 D.卡特

【答案】D

【解析】吉米·卡特在1977-1981年担任美国总统,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卡特正担任美国总统,D项正确;杜鲁门在1945-1953年担任美国总统,1979年时早已不是总统,排除A项;约翰·肯尼迪在1961-1963年担任美国总统,1979年时他已离世,不是当时的总统,排除B项;理查德·尼克松在1969-1974年担任美国总统,1979年时他已卸任,排除C项。故选D项。

5.有学者评论,当一个手织女工从织机旁站起来休息时,没有其他人等着接她的活去完成下一个工序,但是“在棉纺厂中,所有的机器都是开动着的,时刻都需要有人照看”“是机器迫使工人接受工厂纪律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B.机器使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C.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D.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