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收获》(突破偏见 认知辩证).docx
文件大小:15.6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78千字
文档摘要

这,也是一种收获

许多家长都说让孩子玩电脑不好,我看这也不见得吧!

我之所以这么说,倒不是因为自己也是个挺爱玩电脑的“小盆友”,而是因为我真的从玩电脑中学到了很多!每个周末我都可以玩电脑,这是我和爸爸妈妈约定的“玩电脑时间”。星期五放学,我一回家就开始做作业,能做多少做多少。到了星期六,我就会打开电脑,开始“神游软件”。我会使用许多软件。但我最喜欢玩的软件还是要数3dsmax了。3dsmax属于三维建模软件,我可以用它制作出各种各样的3d模型,如车、动物、楼房等;它还可以模拟出各种效果,如火焰、电光、漩涡等。别看它功能那么齐全、强大,其实它很容易学,也很有趣的。

艺术节的电脑比赛开始了,我去报了名并已经开始准备。一个星期六,我正坐在电脑前玩3dsmax。我正试图用曲线织成网格,做一个龙头的模型。“网”织成了后,我给它蒙上了曲面。但我发现,蒙上了曲面后的“龙头”上有许多缺口。怎么会有缺口呢?我想。这个“龙头”的曲面是由一个一个小小的面片连接成的,是不是有的面片没有连接上呢?于是我开始尝试着焊接缺口。但这个方法行不通,焊接不上,缺口还是缺口,而且似乎更大了。它们似乎在嘲笑我:“你怎么这么笨呐!”

我有点儿沮丧。这时妈妈过来了,她看了看我做的模型,在一个缺口旁边删去了一个多余的节点,缺口立刻不见了。原来如此!多余的节点使电脑在运算时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就没有给这个节点蒙上面片,所以出现了缺口。我精神一振,终于知道怎么修复缺口了。

但我在找这些多余的节点时又犯难了:找了这么久,怎么还找不到啊?这些节点隐藏的真好啊!我开始心烦意乱。不行!我一定得找出来!要不然我就做不成龙头了!不行!我竭力把烦躁的心情压了下去,“奋发图强”地用“放大镜”工具把每一个面片放大,在组成面片的线条里挨个儿搜查。嘿,这儿有一个!一个多余的节点被我逮着删掉了。我顿时有了信心,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几个缺口进行了搜查。一个,两个,三个……过了一会儿,所有的缺口都被我“消灭”了。我欣赏着自己做的“龙头”,心理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晚上,爸爸妈妈让我做奥数题。我一边认真地做着题目,一边想着该如何保证全都做对。做着做着,哎??何不把刚才玩电脑,用3dmax制作“龙头”时的可谓是“地毯式搜查”的检查方法用在这儿呢?哎呀,我玩电脑那么认真,做题目更应该认真了!做完题后,又耐心、仔细地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又一遍,直到我检查几遍都检查不出错误后,把题目“上交”给了妈妈。妈妈也没检查出一处错误,夸奖道:“你这大头虾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细心了?!”我满心喜悦,在高兴之余,又有点感谢3dmax——它的强大和精密锻炼了我的细心和耐心,使我做题的正确率提高,使我这个“大头虾”变得细心起来。

我觉得,玩电脑并不是都不好,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玩”它。正确的“玩”电脑可以使我们受益匪浅,这,也是一种收获!

一、点评

文章以亲身经历打破“玩电脑有害”的常规认知,通过3dsmax软件建模过程中的困难与突破,自然引出“玩电脑能锻炼细心和耐心”的收获。选题贴近生活,视角新颖,以小见大传递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但在叙事节奏上,修复模型缺口的过程描写稍显冗长,哲理升华部分稍显仓促,若能优化详略、深化感悟,文章会更具感染力。

二、拆解

(一)结构脉络

观点引入:开篇针对家长“玩电脑不好”的观点提出质疑,表明自己从玩电脑中有所收获,引发读者兴趣。

背景铺垫:介绍与父母约定的玩电脑时间,重点说明喜爱3dsmax软件及其功能,为下文故事展开做铺垫。

事件展开:

困难出现:在艺术节电脑比赛准备中,用3dsmax制作龙头模型时出现缺口,尝试焊接失败,陷入困境。

他人帮助:母亲指出多余节点导致缺口,给予关键提示。

自主突破:自己克服烦躁,通过“放大镜”工具仔细搜查,成功修复所有缺口。

收获迁移:将制作模型时“地毯式搜查”的细心方法迁移到奥数做题检查中,获得母亲夸奖。

主题升华:总结玩电脑的正确方式能带来益处,点明“这,也是一种收获”的主题。

(二)内容层次

文章以“提出观点—讲述经历—感悟收获”为逻辑主线。先从生活现象切入,抛出争议话题;再围绕制作龙头模型的具体事件,展现从遇挫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将技能收获延伸到学习场景,实现从个体经验到普遍认知的升华,层次清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三、赏析

(一)视角独特,立意新颖

打破大众对“玩电脑”的刻板印象,选取3dsmax建模这一小众且具科技感的爱好,以“玩中学习”为切入点,展现玩电脑带来的积极意义,体现出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立意跳出常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细节真实,情感真挚

修复模型缺口的过程中,“节点隐藏真好”“烦躁心情”“逮着节点”等心理和动作描写,生动还原解决问题时的焦虑与兴奋,让读者感同身受;将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