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二元思辨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精心剪裁·自然而然”.docx
文件大小:15.9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75千字
文档摘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剪裁,本义是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照人们需要的尺寸剪断裁开,后来有了新的含义,如园丁剪裁花木、创作者剪裁素材等。有的人提倡剪裁,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有的人看重自然而然,认为“夜来一霎清明雨,万卉千葩胜剪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引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共有两句话,围绕“剪裁”展开。第一句是对“剪裁”内涵和外延的提示和说明,为我们选材和角度的发散提供了充分的空间。第二句是对立意的提示,提出了辩证思考的两个方面,并分别引用诗句对立意角度进行了说明。

我们应该如何全面把握材料,进行破题并打开立意的角度呢?

???一、全面把握概念要素,梳理要素关系

这个题目看似只有一个核心概念——“剪裁”,其实暗藏玄机。我们要细致阅读材料,从中把握概念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先对本义进行拆解分析,从中提取出“剪裁”这个概念的四个要素,即主体、目的、对象和标准。在写作构思时,要兼顾这四个要素,并深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剪裁的目的决定剪裁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剪裁既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关注剪裁对象的特征等等。

???二、深入理解提示角度,充分发散立意

材料中提示了两个辩证的立意角度:剪裁和自然。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对立之处在于,剪裁是对自然状态的改变,可能会打破事物原本的发展轨迹;而自然强调的是不受人为过多干涉的自由发展。统一之处在于,合理的剪裁可以引导自然朝着更符合人们需求的方向发展,比如园丁对花木的适度剪裁,可以促进花木更好地生长;而自然的发展也为剪裁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创作者剪裁素材时,素材本身就源自自然生活。写作时需要避免单维度论述,深入剖析这对矛盾的深层关联。

???三、把握类比思维,打开选材的视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为理解这个命题提供了钥匙。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堪称典范。拙政园里看似随意点缀的太湖石,实则是匠人反复推敲的成果;留园曲径通幽的布局,暗含着对自然山水的精妙模拟。这种艺术哲学揭示:最高明的剪裁不是对抗自然,而是以人文智慧为自然赋形,在雕琢中达成更高层次的和谐。科技创新领域更能体现剪裁的双重性。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恰是这种智慧的完美诠释。他既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保留水稻的生长规律,又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打破自然界限。这种在尊重生物规律基础上的创造性剪裁,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展现了人类智慧介入自然的积极意义。

??【参考立意】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剪裁意味着对自身行为和选择的筛选与优化。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成长节奏,不过度压抑自己的天性,要在适当的引导下,自然地成长和发展。

2.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剪裁体现为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对发展模式的精心选择。同时,也要尊重社会的自然发展规律,不能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问题。

3.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剪裁是对传统文化的筛选和创新表达。在传承传统文化时,我们要对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剪裁”,选取其中具有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的部分,摒弃封建迷信、落后腐朽的内容。同时,也要尊重文化的自然传承规律,不能生搬硬套、过度改造。

?4.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剪裁的度是一个关键问题。过度剪裁可能会导致事物失去原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而剪裁不足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

在经纬之间:论剪裁的取舍之道

百尺长纱,欲成华衣必经裁缝裁制;青葱草木,欲成园林必经园丁修剪。顽石经过雕琢,方有美玉之莹润;素材经过剪裁,方有成品之精彩。剪裁之重要,处处可见。缺少剪裁,则容易杂乱无章,难成佳品。

何谓剪裁?剪者,取原材而剪至适宜大小也;裁者,修形制以至所需之状也。剪裁将原始的材料初加工以服从整体规划,将原本不能用或难用的资源改造为能用、好用的材料。若一味删繁就简,则易粗陋而不丰满;若一味自然而然,则无法主导创造的过程、掌控生成的作品,过于被动而随意。故剪裁须以大局为指导,依原材本性而裁剪之。二者相契,方成良材。

???剪裁中,材料的改造需要依托于宏观的规划。这要求剪裁者胸中有丘壑,形成蓝图并对所需部件有清晰预见。否则,若胸无成竹而随意改造原材,便只能造成破坏,导致不可逆的浪费。小到视频剪辑,要依据起承转合选取合适的影像片段剪接至合适的长短,才能再进一步排序修饰;大到苏州园林,要按明暗高低的格局设计选用和改造合适的建筑、山石、花木,为错落有致的结构打下基础。可见,无规划,不剪裁,率性改之,则会搅乱大局。

???剪裁要注意规划,不能一味蛮干。想通过人的力量强行改造事物内在结构,从来都是痴人说梦、不自量力的。唯有充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