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三种史料运用方法.docx
文件大小:18.3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3.48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三种史料运用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与要求。这一要求对高考评价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自标,以“四层”,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这为科学构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明确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在这一背景下,一线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与有效运用史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常规手段。

基于此,本文对三种史料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找到新路径。

一、以提炼信息的方式运用史料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史料运用方式是,或是先设置一两个简单的问题,再让学生结合史料进行回答,或是让学生提炼史料信息,以印证教材中的历史结论。以上做法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个设问引导学生对几则史料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历史关联。一方面,在设问环节借助梁启超的论断“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引导学生对“清政府进行深度改革为什么会催生‘革命党\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再基于这一问题让学生探究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分析中国社会从改革转向革命的原因,从而认识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历史关联。另一方面,在史料的选择上,主要运用沈渭滨关于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影响的论述、1911年清政府责任内阁名单、《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关于新政加征赋税加剧百姓负担的论述以及1904年至1910年的清末民变统计数据。学生通过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得出废除科举制使读书人不满意、皇族内阁使立宪派不满意、苛捐杂税使老百姓不满意等信息,并综合得出清政府新政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一结论,而矛盾激化的结果是革命。这样学生就印证了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历史关联,并对辛亥革命的大致过程进行了简单回顾。教师这样做主要是希望学生能理解清末新政为什么没能挽救清政府,并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到清末新政在多重矛盾下引发了革命,最终导致清政府垮台。

提炼信息是最常见的史料运用方法,其简便易行且难度可控,在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二、以整理、转换形式的方式运用史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选择若干段史料进行直接展示,还可以在对原始史料进行整理或转换形式后再呈现。整理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一系列零散的史料进行归类、排列。这种整理既可以是教师本人进行的整理,又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整理。转换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的是将文字类型的历史材料转换为表格、地图、结构图、示意图等图表形式的历史材料。以整理、转换形式的方式运用史料,因其侧重点存在差异,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对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更明显的推动作用。

学生只有对历史事件及其发生、发展过程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印象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其变化规律与特征,才能真正将其掌握。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中,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借助教材内容和一些简单的史料,则难以让学生理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原则。因此,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从汉到魏晋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的相关史料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展示,让学生从这些史料中提炼出制度变化的关键信息,从而加深对三省六部制的变化过程与隋唐制度的完善过程的认识,理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原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步步形成的,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从实践来看,这种处理史料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有明显的效果。

三、以模仿高考开放式题目的形式运用史料

广东历史高考从2021年恢复自主命题以来,非选择题部分的第19题基本上都是开放式题目,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考查。但从考生考后反馈的情况来看,部分考生觉得难以入手,这反映了其相关核心素养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在高三备考中,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学生相关核心素养。仿照高考题的形式与内容将不同的史料组织起来,以题目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作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等相关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史料教学方法。

在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中可采用这一方式,让学生对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进行认识与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选用三段不同的史料,仿照广东历史高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