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读书分享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奇书传/承/经/典中/华/文/化
目录《山海经》简介《山海经》异兽《山海经》神话《山海经》历史《山海经》历法《山海经》密码壹贰叁肆伍陆传承经典
简《山海经》简介传/承/经/典中/华/文/化介第壹章节《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志与神话集,成书于战国至汉代之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研究古代神话、文化及地理的重要资料。
《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壹贰《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十八卷第一卷南山经第二卷西山经第三卷北山经第四卷东山经第五卷中山经第六卷海外南经第七卷海外西经第八卷海外北经第九卷海外东经第十卷海内南经第十一卷海内西经第十二卷海内北经第十三卷海内东经第十四卷大荒东经第十五卷大荒南经第十六卷大荒西经第十七卷大荒北经第十八卷海内经《山海经》简介
异《山海经》异兽传/承/经/典中/华/文/化兽第贰章节山海经异兽是指《山海经》记载的极具神秘感奇异怪兽,这些异兽让读者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时候的生态环境和古人对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
【异兽】蠃鱼【原文】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占卜?类似记载甚多)【注释】①黄贝:据古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也有尾巴。【译文】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山海经》异兽
【异兽】蛊雕【原文】?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山海经》异兽
【异兽】九尾狐【原文】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医药?类似记载甚多)【译文】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山海经》异兽
【异兽】梼杌?(táo?w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梼杌很像虎,毛长,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山海经》异兽
【异兽】饕餮(tāo?ti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山海经》异兽
《山海经》异兽【异兽】獬豸(?xiè?zh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异兽】狴犴(bìàn)又名宪章,形似虎,是龙的第七子。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山海经》异兽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