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7.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85千字
文档摘要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A.苏轼B.欧阳修C.范仲淹D.王安石

2.“醉翁之意不在酒”中的“意”意思是()

A.意图B.心愿C.情趣D.意思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名之者谁D.醉翁之意不在酒

4.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5.“太守之乐其乐”中第一个“乐”的意思是()

A.快乐B.以……为乐C.乐趣D.使……快乐

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自号()

A.东坡居士B.六一居士C.青莲居士D.醉翁

7.下列词语中,与“翼然”意思相近的是()

A.悠然B.突然C.安然D.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酿泉为酒”中的“为”意思是()

A.作为B.成为C.酿造D.是

9.文中“伛偻提携”所指代的人群是()

A.老年人和小孩B.妇女和儿童

C.年轻人和老人D.官员和百姓

10.《醉翁亭记》中描写滁州百姓游乐场景的目的是()

A.表现百姓生活富足B.体现太守治理有方

C.突出山水之美D.表达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能体现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有()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以下对《醉翁亭记》写作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骈散结合B.动静结合

C.多用虚词D.以“乐”字贯穿全文

3.下列词语在文中用来描写景物的有()

A.蔚然B.潺潺C.伛偻D.颓然

4.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有()

A.野芳发而幽香B.佳木秀而繁阴

C.风霜高洁D.水落而石出者

5.下列关于欧阳修的说法正确的有()

A.北宋文学家B.唐宋八大家之一

C.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D.谥号“文忠”

6.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表示并列关系的有()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溪深而鱼肥

C.杂然而前陈者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以下哪些内容是文中描写的宴会场景()

A.射者中,弈者胜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往来而不绝者

8.下列对“醉翁亭”位置描述正确的语句有()

A.环滁皆山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9.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有()

A.名之者谁(命名)B.晦明变化者(昏暗)

C.宴酣之乐(尽情地喝酒)D.树林阴翳(遮盖)

10.《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有()

A.乐B.醉C.喜D.忧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醉翁亭记》中“太守”指的是作者欧阳修自己。()

2.“衔觞赋诗”中的“觞”与《醉翁亭记》中“觥筹交错”的“觥”都指酒杯。()

3.文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4.《醉翁亭记》全文主要围绕“山”和“水”展开描写。()

5.“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中的“其”指代滁州城。()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意思是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7.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他本人并未真正喝醉。()

8.文中“往来而不绝者”描绘的是滁州城的商业繁荣景象。()

9.“颓然乎其间者”中的“颓然”形容作者精神不振的样子。()

10.《醉翁亭记》语言简洁流畅,善用短句。()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概括《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滁州山水之美。

答:有琅琊山的蔚然深秀,酿泉的潺潺水声,山间朝暮的明暗变化,四季景色各异,春天野花飘香,夏天树木繁茂,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石出。

2.文中作者反复写“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与民同乐的情怀,以及对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欣慰,也流露出其被贬后仍乐观豁达的心境。

3.简要分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奠定了全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