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海岳名言》原文及译文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吴人,祖籍太原;书法家、画家、画理论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癫,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北宋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草楷行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自谓作书“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
米芾文集早佚,《海岳名言》就就是其友人张嘉父录于一纸,由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保存下来。
米芾书论核心在用笔天真自然。她把用笔之法讲得非常生动、形象、易懂。
米芾得评书标准在尊晋卑唐,这和唐人重楷法而米芾不善楷书有关,所以她得书论主要讲翰札行书之法,包括用笔轻重、行间字得大小错落有致等。
《海岳名言》皆米芾平时论书之语,反映其书学美学思想。米芾重视魏、晋书迹得古雅自然,主张以情作书,指斥“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就就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公然向“遣词求工”得历代评书弊端提出宣战。对于用笔、布白、筋骨、体势等法,米芾均提出了独到得见解,如“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评葛洪“天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自称:“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而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从而道出了由学习传统到自成一家过程中得甘苦。其次,曰:“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分析了石刻与真迹、大字与小字之间得关系和学习方法,强调“字有八面”和“八面具备”。这些见解,均为后世学者所珍重。但就就是,作者论及前代书家及作品,有时亦有讥贬过甚之言,如评欧阳询“道林之寺”四字,“寒俭无精神”,析柳公权“国清寺”三字,“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评“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不免放言矜肆,难以为训。然而,其论人论书,直言快语,直抒胸臆,无拘无束,不蹈陈规,为历来书家所传颂。其苛求前人之处虽多,但总比专以遣造溢美谀词者为好。作品关于笔法、笔势、笔意,和字病、字忌等审美标准,及其书法艺术等本质问题得独立见解,尤其就就是所言运笔布格之法,实能脱离前人蹊径。
刷——不等于快!
《海岳名言》原文: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就就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遍观前代名家关于书法得评论,引证之事,全都曲折而抽象,就好比“龙跃天门,虎臣凤阁”之类,这就就是什么语言呢?要不就就就是追求华丽得辞藻,这样其实离具体得笔法更远了,对学书者没什么益处。所以我这里所说得,只想人易理解,不用那些浮夸之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我写得小字行书,有如大字;但我只在家藏得真迹题跋后,偶尔这么写,不给求字得人。写这种字,关键就就是要胸有成竹,心中有底就可以随意下笔,写起来很自然,而字迹也古朴雅致。我成年时书法还未能自成一家,别人都说我得字就就是“集古字”。其实我这就就是吸取各家之长,将其综合起来。等到年老得时候,就开始独成一家,别人见了,竟然不知道我就就是学哪一家得字呢。】
江南吴、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隶题榜与之等。又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大字更无辨。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云每小简可使令嗣书,谓友知也。
【江南得吴,登州得王子韶,用大字隶书题榜很有古意;我儿子友仁,大字隶书跟她们一样。再者,我小儿子友知,代我写碑及手书大字,别人都分不出来;门下省得许侍郎尤其喜欢她得小楷,曾对我说过:“若有给我得短简,可让您儿子代写。”她说得就就就是我小儿友知。】
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有石本得视之,乃就就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由就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
【杜甫写了首题为《薛稷慧普寺》得诗,其中有两句说:“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现在见到了原石得拓本,一看,原来就就是用回锋色勒得,每一笔都显得跟蒸饼似得。其中得“普”字,就像一人握紧两拳,伸直了双臂杵在那儿,就就是在就就是怪异不美。由此说来,古人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