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从传统到现代:容隐制度的价值重估与体系构建.docx
文件大小:50.39 K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3.3万字
文档摘要
从传统到现代:容隐制度的价值重估与体系构建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缘起
容隐,作为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法律制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古代中国的“亲亲得相首匿”到现代西方法律体系中的亲属拒证权,容隐制度贯穿了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在中国古代,容隐制度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传统的儒家文化之中。《论语?子路》中记载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为容隐制度奠定了坚实的伦理基础。此后,这一理念逐渐融入法律体系,成为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宣帝时期正式颁布“亲亲得相首匿”诏令,明确规定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匿犯罪行为而不承担刑事责任,标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