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工序质量主要控制措施.docx
文件大小:15.18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2.17千字
文档摘要

工序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序号

专业工程

质量保证措施

1

围护结构

(1)材料供应部门在材料送至现场时,同时提交材料质保单,水泥要做安定性试验,测试报告在正式施工前完成,确保使用设计强度等级的水泥,进场水泥及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每班项目技术负责人下达当日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要求。施工时质量员及时检查,作好隐蔽记录,班后由班长、质检员核对,防止出现差错。

(3)保证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良好状态,及时保养。旋喷桩施工时,对压浆泵进行每分钟压浆量检测,并准备应急备用压浆泵一套,从而确保喷浆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4)成桩期间,按照规范要求足留存试块,试块制作好后进行编号、记录、养护,及时送实验室。

2

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严格按编制的基坑开挖方法组织施工,分层分段开挖。

(2)基坑开挖至支撑设计标高时,必须及时架设相应的支撑,并对桩间挂网喷混凝土,开挖时机械避免碰撞支撑。

(3)为减少对围护结构的影响,靠近围护结构0.5m的土方用人工开挖。

(4)开挖过程中,周期性的对桩位点和埋设的水准点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的数据控制开挖,减少基坑的变形。

(5)开挖最下一道支撑下面土方时,分小段开挖,16小时内挖完,为减少对基底原状土的扰动,基底以上30cm的土用人工开挖,对超挖部分采用砂、碎石回填。

(6)开挖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坑降排水,确保基坑的整体稳定;开挖如发现围护结构间渗、漏水,采用注浆及时封堵,防止基坑失水而造成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7)根据监测信息,必要时采取加密支撑等措施防止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

3

基坑内支撑

(1)严把材料关,施工所用的钢支撑质量合格、各证齐全,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2)派专人负责支撑的配料和拼装,确保支撑长度适当和配件充足。

(3)支撑安装采用地面预拼,分体吊装并架临时竖撑的方法,用专用预应力千斤顶和配套动力箱施加预应力。

(4)考虑到预应力施加后会有一定的损失,故实际预应力施加时应提高10%左右。预应力施加应定期对设备标定,施工时由专人负责记录。

(5)每一层土方开挖至支撑标高时,应暂停开挖,安装好支撑后方可开挖。且做到快挖快撑,严格按规定操作,减少施工暴露时间。

4

施工缝部位

渗漏水

(1)止水带安放牢固,控制施工缝部位砼振捣,避免止水带跑位。

(2)施工缝留设时一定要注意凿毛表面,当在留设的施工缝上继续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施工缝的清理,凿除表面松动的石子、浮粒及杂物,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施工上层结构时在施工缝处先浇筑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5

变形缝部位

渗漏水

(1)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预留变形缝,并保证变形缝中止水带的搭接长度。

(2)做好止水带的安装质量控制及已施工部位的止水带保护工作,避免人为破坏止水带。

(3)变形缝内用浸过沥青的木丝板填塞,缝口用优质密封膏嵌封。

6

防水板破损

(1)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确保防水材料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2)保证卷材长边搭接宽度≥100mm。

(3)出现接头损坏无法搭接的情况时,采取加铺卷材的方法予以修补,将损坏部分剪掉,分层次加铺卷材进行搭接。

(4)加强成品保护管理,确保二衬混凝土浇筑前防水层满足验收标准。

7

渗漏水引起

道床病害

(1)严格控制开挖,防止超挖。

(2)防水层施工前,进行基面处理,满足规范要求。

(3)二次衬砌前,清除虚渣直至新鲜岩面。

(4)二次衬砌砼浇筑完成后,适时进行回填注浆。

8

结构自防水砼渗漏水

(1)对自防水砼的材料和外加剂严格把关。

(2)结构自防水砼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施做。

(3)把好砼的振捣关,特别是变形缝、施工缝、止水带位置需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振捣。

(4)严格控制砼的入模温度,浇注时间选择在夜间或低温天气进行。

(5)结构防水砼浇注后,加强砼的养护,养护时间在14天以上。

9

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1)施工中,预埋件必须固定牢靠,并加强对预埋件周围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加强对预埋件的保护,避免碰撞。

(2)加强预埋件表面的除锈处理。

10

高标号混凝土水化热过高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合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及其用量,掺用适量粉煤灰,降低水泥水化热;掺适量缓凝剂,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以推迟水泥水化热释放,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升。

(2)根据需要采用原材料降温措施。

11

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温度裂缝

(1)采用薄层浇筑方法,严格控制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保证在初凝时间内上层混凝土必须覆盖下层混凝土,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2)根据施工方案合理布置冷却管与测温组件,通过循环冷却水,携带大量水化热,降低内部温升。根据水化热温升计算、实测温度控制,调节水流量、流速和开停通水时间,温度监控养护时间为14天。

(3)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后,采用覆盖法养护,配合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