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面向博士和高级职称医务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docx
文件大小:80.23 KB
总页数:6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4.3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面向博士和高级职称医务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济调控手段杠杆内容的是()。

A.信贷

B.税收

C.利率

D.指标

【答案】:D

【解析】经济调控手段杠杆是国家为了调节社会经济运行,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经济杠杆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率等,这些手段通过影响市场主体的利益,引导其经济行为,从而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的。信贷是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的总称,通过调整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和信贷利率,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行为,进而调控经济。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国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税收政策等,引导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储蓄、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指标通常是用于衡量、评价和考核经济活动或其他事务的标准或数据,它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经济利益的调节,不属于经济调控手段杠杆的内容。

2、公文中“为此,特作如下通知”属于()。

A.称谓用语

B.领起用语

C.承启用语

D.结尾用语

【答案】:C

【解析】公文中不同类型的用语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用途。称谓用语是用于表示称谓的词语,如“贵单位”“你处”等,“为此,特作如下通知”并非用于表示称谓,所以不是称谓用语。领起用语通常是引出主要内容的词语,一般有“为了”“根据”等,“为此,特作如下通知”重点并非单纯领起内容,其更强调承接和开启后续通知事项的作用,所以不属于领起用语。承启用语的作用是承接上文并引出下文,起到过渡的作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正是承接前面所叙述的情况,然后开启下面要说明的具体通知内容,符合承启用语的特点。结尾用语是用于结尾的固定词语,如“特此通知”“此致敬礼”等,“为此,特作如下通知”不是用于结尾的表述,所以不属于结尾用语。综上,“为此,特作如下通知”属于承启用语。

3、下列地理分界线对应错误的是()。

A.昆仑山脉——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B.20°W,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

C.400mm降水分界线——农牧业与畜牧业分界线

D.祁连山脉——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分界线

【答案】:A

【解析】本题可依据各地理分界线的相关知识,逐一分析所给选项是否对应正确。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以及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并非昆仑山脉,所以该说法对应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此对应关系正确。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该线是我国农牧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线的东南侧以耕作业为主,线的西北侧以畜牧业为主,此对应关系正确。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它是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此对应关系正确。综上,答案是昆仑山脉对应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这一表述错误。

4、为了赢得2020年的大选,推卸防控疫情不力的责任,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客们编造了一系列针对中国、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的谎言。但谎言就是谎言,谎言重复一千遍还是谎言,因为()。

A.错误的思想意识是无法反映客观存在

B.谎言根本不可能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C.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与谬误相伴而行

D.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答案】:B

【解析】本题可依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哲学原理,结合题干中“谎言就是谎言,谎言重复一千遍还是谎言”这一关键信息进行逐一分析。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一种歪曲的反映。例如宗教观念,它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所以并非错误的思想意识无法反映客观存在,该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谎言违背客观事实,不符合实际情况,在社会实践中无法得到验证。题干中美国政客炮制的针对中国、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的谎言,在实际情况中并没有事实依据,经不起社会实践的检验,所以“谎言就是谎言,谎言重复一千遍还是谎言”,这体现了谎言根本不可能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但题干主要强调的是谎言经不起实践检验,而不是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该项与题干主旨不符。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然而题干重点并非阐述认识的反复性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