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 餐饮行业研究框架》教学应用说明.docx
文件大小:58.43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9
总字数:约9.69千字
文档摘要

《2025餐饮行业研究框架》教学应用说明

--AI+教育研究中心谢强

该报告主要对餐饮行业的研究框架进行了分析,核心内容围绕品类、品牌、模式、估值四个维度展开,具体内容和观点如下:

一、品类:首选“长周期连锁餐饮”

1.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中国餐饮市场超5万亿(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

9.4%,2024年同比增速5.4%。长期增长动力来自家庭小型化、生活节奏加快、休闲需求增加及供应链基础设施完善。

2.品类筛选标准:提出“长周期连锁餐饮=大空间+高标准化+高普适度复购度”公式。

大空间品类如火锅、川菜、西式快餐;高标准化需低厨师依赖、易复制(如火锅、麻辣烫);高普适度复购度依赖口味黏性(如辣、甜、咖啡因)。

3.连锁化率与结构差异:中国连锁化率仍低于发达国家,2024年连锁餐饮占比约35%40%。中餐占比79%(火锅、川菜为主),西餐15%,快餐(功能性)和休闲餐(社交性)为主要细分赛道。

二、品牌:寻找单店、开店、时间的更优解

品牌构成要素

1.单店:追求理想UE模型(收入成本=利润),需优化坪效、人效,控制原材料(占比约30%50%)、人工(20%30%)、租金(5%15%)成本。

2.开店:需平衡速度与质量,测算开店空间需考虑人口密度、GDP、口味普适度等因素。

例如海伦司通过“理论门店密度×人口×系数”模型测算下沉市场空间。

3.时间:品牌势能随时间变化,需应对客群偏好变迁。如必胜客从休闲餐厅转向快餐化,通过小店模型和外卖适应一人食场景。

4.财务表现:单店模型决定基础盈利能力,开店节奏影响规模效应。例如海底捞单店投资回收期约613个月,海伦司约9.9个月。

三、模式:直营与加盟之辨,适合最重要

1.模式对比:直营重控制、适合高客单价/高服务复杂度品牌(如星巴克),加盟重效率、适合低客单价/标准化品类(如蜜雪冰城)。加盟本质是“S2B2C”,需强化品牌力(消费者洞察)和供应链(成本优势)。

2.案例分析

巴比馒头:通过中央工厂配送降低加盟门槛,单店投资约1015万,回收期812个月,净利率12%。

蜜雪冰城:自建供应链控制原料成本(自产比例超60%),依托“雪王”IP强化品牌,加盟门店日均营业额超4000元。

四、估值:给生意、阶段、管理定价

1.估值模型:成熟期品牌价值=(单店净利润×开店空间×成熟期估值)/(1+折现率)^达成时间。成长期重点看门店扩张速度与单店盈利提升,如瑞幸咖啡通过快速开店提升估值。

2.案例复盘

星巴克:凭借社交属性+成瘾性(咖啡)年PE均值25倍,管理改革(产品升级、数字化)推动困境反转。

海底捞:快速开店期年)估值达56倍,后因翻台率下滑(从5次降至

2.9次)导致估值回调。

五、风险提示

1.成本端:劳动力成本上升(餐饮人工占比约20%30%)、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食材、能源)可能挤压利润。

2.竞争端:行业集中度低(火锅CR5仅8%),新品牌迭代快,需持续应对消费者喜新厌旧。

报告强调餐饮投资需聚焦“长周期连锁”品类,从单店模型、扩张能力、品牌韧性三维度评估企业价值,同时关注模式适配性与管理效率。未来,标准化程度高、供应链强、能动态适应消费趋势的品牌更具投资潜力。

根据《2025餐饮行业研究框架》内容,餐饮企业可通过以下具体策略降低成本,相关策略在文档中存在直接依据或分析:

一、优化单店运营模型,控制核心成本项

1.原材料成本控制

供应链整合与规模化采购:通过自建中央工厂(如巴比馒头)或与大型供应商合作,实现食材集中采购与标准化生产,降低采购成本。例如,蜜雪冰城通过自产原料(固体饮料、果酱等自产比例超60%)控制成本,并消除外采风险。

SKU精简:减少菜品复杂度,聚焦高复购、易标准化的品类(如麻辣烫、酸菜鱼),降低库存损耗与备餐成本。文档提到“SKU数量”是标准化难度的关键指标。

2.人工成本优化

提升人效与自动化设备应用: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如快餐自助点单)、引入智能设备(如送餐机器人)减少员工数量。例如,海伦司单店员工仅3人,人力成本占收入比约11%。

灵活用工模式:采用兼职员工或小时工应对高峰时段需求,降低全职员工固定成本。文档提到“人桌比”和“服务人员素质要求”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3.租金与物业成本管理

选址策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