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急救物品管理标准化实践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标准化管理体系
01
管理现状分析
03
日常维护规范
04
应急使用流程
05
信息化改进方向
06
质量提升计划
01
管理现状分析
急救物品清单分类
急救耗材分类
包括纱布、棉签、绷带、输液器、注射器等一次性急救耗材。
03
包括呼吸机、除颤器、吸引器、氧气瓶、急救箱等常用急救器械。
02
急救器械分类
急救药品分类
包括心血管类、呼吸系统类、神经系统类、抗过敏类、解毒类等常见急救药品。
01
仓储位置分布统计
按照药品种类、剂量和存储条件进行分类存储,确保快速取用。
药品存储位置
根据器械类型和使用频率,合理摆放于急救箱或指定位置,方便取用和维护。
器械存储位置
耗材通常存放在急救箱或指定柜内,确保耗材的充足和易于取用。
耗材存储位置
日均消耗数据追踪
药品消耗统计
记录每种药品的每日消耗量,及时补充,确保药品不短缺。
01
器械使用记录
记录每次使用急救器械的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设备状态等信息,方便追踪和维护。
02
耗材消耗管理
记录每种耗材的消耗数量和剩余量,及时采购和补充,确保耗材的充足供应。
03
02
标准化管理体系
三级质量控制文件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包括急救物品的采购、验收、存储、领用、维护、报废等流程,确保物品质量。
急救物品质量控制标准
急救物品管理职责与流程
详细规定急救物品的外观、性能、检查方法、使用范围等,确保物品符合使用要求。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管理有效。
1
2
3
效期动态监测流程
预警系统
建立预警系统,当某物品接近过期时间时自动提醒,及时更换。
03
在急救物品上标注有效期,以便使用时及时识别过期物品。
02
有效期标识
定期检查
对急救物品进行定期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及时发现问题。
01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物品补充流程、责任人、联系方式等。
应急预案
当急救物品库存不足时,立即启动紧急采购程序,确保物品及时补充。
紧急采购
准备备用急救物品,当常用物品无法使用时,可立即启用备用物品。
备用物品
应急补充响应机制
03
日常维护规范
双人核查登记制度
每次检查、补充或借用急救物品时,需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进行核查,确保物品数量准确、性能完好。
实行双人核查
登记记录详细
定期检查核对
建立急救物品清单及核查登记本,详细记录物品名称、数量、存放位置、核查时间、核查人等信息,以便追溯。
根据急救物品使用频率和有效期,制定定期核对计划,确保所有物品始终处于备用状态。
根据科室急救需求和人员技能水平,制定专项急救操作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时间和方式等。
专项操作培训周期
制定培训计划
按照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急救操作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组织培训
培训结束后,组织进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急救操作技能,并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和改进。
考核与反馈
设备维护保养标准
清洁与消毒
维修与更换
定期检查与维护
每次使用后,需对急救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和设备损坏。
按照设备说明书和保养要求,对急救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完好、安全可靠。
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时,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急救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建立设备维修记录,记录维修时间、维修内容、维修费用等信息,以便后续管理。
04
应急使用流程
抢救车开锁授权规则
抢救车授权管理
由医院管理部门授权特定人员,如抢救车管理人员、医生、护士等,进行抢救车开锁操作,确保急救物品的及时获取。
紧急情况下开锁
开锁记录
在紧急情况下,如患者突然病情恶化或突发事件,任何工作人员都可迅速开锁,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每次开锁需记录时间、原因、使用者等信息,以便后续追溯和管理。
1
2
3
跨科室调拨操作指引
当某科室急救物品不足时,可向其他科室提出调拨申请,申请需注明所需物品名称、数量、使用时间等信息。
调拨申请
调拨审批
调拨记录
调拨申请需经过双方科室负责人审批,确保调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调拨过程需记录调拨时间、物品名称、数量、审批人等信息,以便后续核查。
由医院统一采购急救耗材,确保耗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采购的耗材需经过验收后入库,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耗材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等信息。
使用时需进行出库登记,记录耗材的名称、数量、使用时间、使用者等信息,确保耗材的合理使用。
通过记录耗材的采购、入库、使用等信息,可实现对耗材的追溯,确保耗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
耗材追溯闭环管理
耗材采购
耗材入库
耗材使用
耗材追溯
05
信息化改进方向
电子库存预警系统
实时库存监测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急救物品的数量和位置,减少因物品过期或缺失而造成的风险。
01
自动预警功能
当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