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辐射
张辉
一、主题确实立:
自从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之后,防辐射的概念深入人心。不但碘盐、碘片、海带火了,就连一些保健品、房子、车子也打起了防辐射的招牌。小明同学的奶奶不辞辛苦,排队抢购了一堆食盐,爸爸的车上贴了防辐射的车膜,妈妈穿起了防辐射的内衣,并且还让他戴上防辐射的帽子和口罩。同学们对小明一家人的做法,谈论纷纷各持己见。那么核辐射到底有多厉害,这些东西真的能防辐射吗?大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确立了《关注核辐射》这个课题。
二、活动目标
1、学问目标: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与核辐射有关的概念,增加对核辐射的常识性了解。知道核辐射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的途径和后果。能够把握相应的防核辐射的常识。
2、力量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以及小组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有关核辐射学问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育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学问武装头脑,不盲从、不迷信的人生观。
三、活动打算准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1周〕其次阶段:分头行动,集中沟通.〔2周〕第三阶段:活动评价,升华主题。〔1周〕第四阶段:活动延长,拓展主题。〔1周〕
分组活动方案表
组别 任务 活动过程
调查了解造成核①上网搜集资料,了解与核辐射相关的概念。一组 辐射的方式和来②调查身边存在的核辐射和来源。
源。 ③上网查找并了解核泄漏会通过那些方式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查找核辐射的危①上网搜集资料,用实例说明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二组
害。
探究削减核辐射
三组 的方法。
②上网搜集资料,了解核辐射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①利用各种途径查找国内外削减核辐射的科学方法。
②从自身做起,向家庭、社会宣传削减核辐射的科学方法。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整装待发。
活动目标:确立主题,分解主课题生成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在课题启动课上,我与同学们提起了人类史上的几次严峻的核泄漏事故,除了日本福岛以外
只有寥寥几个同学听说过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其它几次更是闻所未闻,当我告知同学们切尔诺贝利事故导致9.3万人死亡,27万人致癌时同学们惊异不已,急于知道很多问题: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的危害有多大?学生们充分争论后,归纳出三个子课题:
1调查了解造成核辐射的来源和途径。
2、查找核辐射的危害。
3、探究核辐射的防护措施。
1961年
前苏联“K-19号”核潜艇
1970年
美国加卡平地
1977年
捷克斯洛伐克
1979年
美国三哩岛
1986年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第一小组:看透核辐射的真面目
活动目标:生疏核辐射,了解核辐射的种类及其特点活动方式:调查问卷、上网查询。其次阶段:分头行动,集中沟通.
活动目标:培育学生小组合作、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其次小组:生疏核辐射的危害
活动目标:了解核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活动方式:上网查询、案例分析、数据计算第三小组:探究削减核辐射的方法。
活动目标:弄清各种预防核辐射的措施。活动方式:调查问卷、争论沟通
其次阶段:分头行动,集中沟通.
〔一〕分头行动
1、走访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并发放学问问卷,调查人们对核辐射学问的了解状况。家长姓名
您了解核辐射是什么吗?您了解核辐射的单位吗
您认为生活中有可能接触到核辐射吗?您了解核辐射的来源吗?
您了解核辐射的途径吗?
[指导建议:本阶段活动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握采访的技巧。指导学生与人交际要留意做到主动、礼貌、大方、热忱、宽容。]
2、图片资料大搜寻,搜寻让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受到严峻核辐射人群的图片,给探究者猛烈的视觉冲击。
[指导建议:向学生推举局部网站,建议学生多搜集核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图片,加深核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印象。]
3、上网查询
[指导建议:本阶段活动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探究防核辐射的方法,事无巨细做到全面、周到。培育学生的急躁。]
〔二〕归纳整合
活动目标:培育学生筛选、整理资料,写作争论报告的力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的活动成果进展分析、归类、整理,教师依据学生活动成果多、杂、重复的特点,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抱负的一个话题,用自己最宠爱的方式,形式多样的争论成果。
〔三〕集中沟通
活动目标:汇报沟通,共享成果,培育表达力量。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福岛核泄漏之后我国发生了“抢盐”大事,据报道散布食盐可防辐射言论的人已被拘留。之所以大家信任这种言论,是由于对有关核辐射学问了解太少,所以说无知就会盲从,落后就要挨打。信任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大家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核辐射的学问,期望通过本节的相互沟通,大家能够对核辐射有